送酂县董明府之任

南北行已久,怜君知苦辛。

万家同草木,三载得阳春。

东道听游子,夷门歌主人。

空持语相送,应怪不沾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我已在南北各地漂泊许久,同情你深知其中的艰辛。
无数家庭如草木般生生灭灭,三年时光才迎来温暖的春天。
在东方道路上倾听游子的心声,在夷门歌唱着作别主人的情景。
只能空手用言语为你送行,或许你会怪我离别时不挥泪沾巾。

注释

南北行:指在国家的南北各地旅行或流浪。
怜君:同情你。
苦辛:辛苦、艰难。
万家:形容众多的家庭。
草木:比喻人生短暂、生生不息。
三载:三年。
阳春:温暖的春天,比喻美好时光。
东道:东方的道路,引申为旅途。
游子:远离家乡在外的人。
夷门:古地名,这里泛指送别的地方。
主人:指送别宴上的主人,也指朋友。
空持:徒手,空有。
语相送:用言语送别。
应怪:或许会责怪。
不沾巾:古代男子离别时以泪沾手巾表示悲伤,这里指没有流泪。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朋友即将赴任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对朋友长时间旅途中的理解和怜悯,同时也透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不舍。首句“南北行已久,怜君知苦辛”直接点出了朋友的劳累历程,以及诗人的同情心。接着,“万家同草木,三载得阳春”则是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强调了等待的艰难与期盼。

中间两句“东道听游子,夷门歌主人”展示了一种欢送的氛围,其中“东道”指的是朋友即将前往的地方,“游子”则是远行的人,诗人通过“听”字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声音的感受;而“夷门歌主人”,则是诗人在家中以歌声作为欢送。

末尾两句“空持语相送,应怪不沾巾”表达了诗人在分别时的情感复杂,虽然用言辞来送别,但内心的伤感却难以排解,不禁使人感到奇怪,为何眼泪不落。这不仅是对朋友离去的一种哀愁,也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友情无法长久相伴的无奈和悲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即将远行的不舍与期盼,以及对朋友之间情谊的珍视。

收录诗词(49)

于武陵(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其诗题材上以写景送别的为主,同时寄寓浓浓的乡思友情;诗风如羌管芦笛,悠扬沉郁。佳作很多,有《赠卖松人》、《早春山行》、《送酂县董明府之任》、《洛阳道》、《客中》、《寄北客》、等。其中《赠卖松人》一诗写一卖松人想“劚(音zhu逐,砍、掘之意)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但结果事与愿违,“长安重桃李”(长安人只喜欢桃李,对傲雪凌霜的松树一点兴趣也没有),由此诗人感叹他是“徒染六街尘”,空忙了一场。此诗借事讽世,确能起到遣人深思的效果,因此流传颇广。诗一卷(全唐诗中卷第五百九十五)

  • 籍贯:会昌时

相关古诗词

宿友生林居因怀贾区

绕屋树森森,多栖紫阁禽。

暂过当永夜,微得话前心。

入楚行应远,经湘恨必深。

那堪对寒烛,更赋别离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寄友人

长安清渭东,游子迹重重。

此去红尘路,难寻君马踪。

昔时轻一别,渐老贵相逢。

应恋嵩阳住,嵩阳饶古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寄北客

穷边足风惨,何处醉楼台?

家去几千里,月圆十二回。

寒阡随日远,雪路向城开。

游子久无信,年年空雁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感情

青山长寂寞,南望独高歌。

四海故人尽,九原新垄多。

西沈浮世日,东注逝川波。

不使年华驻,此生能几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