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开秋七夕到佳辰,里俗争誇节物新。
乌鹊桥头已凉夜,黄姑渚畔暂归人。
裴回月御斜光敛,宛转蛛丝巧意真。
卜肆沈冥谁复问,年年槎路上天津。
这首诗描绘了中国传统的七夕节气,即农历七月初七,相传为牛郎织女的相会之日。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事活动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淡雅的秋意和深远的情思。
"开秋七夕到佳辰",点明了时间的美好,七月初七,正值夏秋交替之时,天气逐渐转凉,夜晚也变得宜人。这一句已经为读者营造出一个清新而又不失温馨的氛围。
"里俗争誇节物新",民间对于传统节日的重视和喜悦,每逢佳节,都会有新的装饰和庆祝活动。这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文化传承的连绵不断。
接下来的两句"乌鹊桥头已凉夜,黄姑渚畔暂归人",则描写了一幅秋夜景象。桥头和河畔,是古代诗人常喜欢凭吊的地方。这里的“乌鹊”指的是乌鸦或乌鸢之类的鸟,桥头已凉,表明天气转凉;而“黄姑渚畔暂归人”,则描绘出人们在黄昏时分返回家中的情景。这里的“暂归”,既有时间上的暂时,也有情感上的一种临时告别,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忧郁。
"裴回月御斜光敛,宛转蛛丝巧意真"一句中,“裴回”可能是指某种车马行走的声音,或许只是一个拟声词,用以营造氛围。这里的“月御斜光敛”,则是说月亮似乎在低垂,光线变得柔和而又神秘;“宛转蛛丝巧意真”中,“蛛丝”指的是蜘蛛的网,这里用来比喻牛郎织女之间的情思。整句话通过对光线和蛛丝的描写,渲染出一种细腻而深情的氛围。
"卜肆沈冥谁复问,年年槎路上天津"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过往岁月的一种沉思。这里的“卜肆”可能指的是古代占卜之术,用来象征对过去的回忆和探寻;“沈冥”则意味着深邃莫测,谁还会去询问那些已经成为历史尘埃的事物呢?最后,“年年槎路上天津”中,“槎路”即牛郎织女相会之路,而“天津”,既有桥的意思,也隐喻了通往天堂的道路。这两句诗,通过对过往美好的追忆和对未来某种超脱现实的向往,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寄托。
整首诗虽未直白叙述七夕故事,但却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远的情思,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情感的世界。
不详
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客雁归何处,寒螀鸣不休。
兼之清夜永,副以长年愁。
家令有移带,中郎馀白头。
此怀诚自感,何赖怨高秋。
秋物向摇落,客心真悄然。
高风已凉夜,澹月始晴天。
拂幌单綀怯,凝尘故扇捐。
露华休早滴,羁鹄不曾眠。
商馆冯高爽气浓,露萸千穗亚枝红。
饼餐交遗嘉笾上,蕊菊争吹寿斝中。
击隼厉威平隰阔,戏骖沈响故台空。
何人盛继龙山集,醉帽须防谷郁风。
良辰独据鞍,节物强相干。
酒驻衰颜浅,风吹客帽寒。
暂吟非有属,倦曲不成欢。
多谢黄花意,还如故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