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鼐所作的《哭孔信夫次去岁观伎韵君自遗书乞余铭墓》。诗中以哀悼之情,表达了对故友孔信夫的深切怀念。首句“公子声高鲁庙堂”以“公子”喻指孔信夫,暗示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声望,如同在鲁国庙堂之上的贵族子弟,声名远播。接下来的“为余江水溯游长”则通过描绘江水的悠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友情的深厚。
“石铭归托名千载,玉版前留墨数行”两句,运用了“石铭”和“玉版”这样的意象,象征着孔信夫的名声将被铭记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如同石碑上的铭文和玉版上的墨迹,流传千古。同时,“留墨数行”也暗含了诗人对孔信夫生前留下文字的敬仰和怀念。
“鵩臆恍知从物化,人情未可扣天阊”两句,借用了鵩鸟(一种象征死亡的鸟类)的意象,表达了对孔信夫去世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后一句“人情未可扣天阊”则表达了对天命不可违抗的感慨,体现了对逝者命运的无奈和对生死问题的深思。
最后,“清樽急管同听处,依旧乌衣上玳梁”两句,描绘了一幅宴饮聚会的场景,通过“清樽”、“急管”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欢乐而庄重的氛围。这里的“乌衣”可能是指乌衣巷,典出刘禹锡《乌衣巷》诗,象征着往昔的繁华与变迁。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即使时光流转,但对故友的怀念之情依然如初,如同宴会中仍能听到昔日熟悉的乐声,以及乌衣巷中曾经的繁华景象。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逝去友人的追忆,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