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念奴娇.赋水仙

汉江露冷,是谁将瑶瑟,弹向云中。

一曲清泠声渐杳,月高人在珠宫。

晕额黄轻,涂腮粉艳,罗带织青葱。

天香吹散,佩环犹自丁东。

回首杜若汀洲,金钿玉镜,何日得相逢。

独立飘飘烟浪远,袜尘羞溅春红。

渺渺予怀,迢迢良夜,三十六陂风。

九疑何处,断云飞度千峰。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汉江之夜,寒露侵袭,仿佛有谁在云端弹奏着瑶瑟。
那清冷的乐曲声渐渐消失,月亮高悬,仿佛人在月宫之中。
脸庞晕染着淡淡的黄色,腮边的粉红娇艳,身着翠绿罗衣。
天香飘散,佩环的撞击声依然回荡在耳边。
遥想昔日杜若洲头,何时能与你共赏金钿玉镜的美景。
独自站立在远方烟波浩渺中,怕春红溅湿了轻纱。
我的心意深远,长夜漫漫,风吹过三十六个池塘。
九嶷山在哪里?只见断云飞越千座山峰。

注释

汉江:长江在湖北省的别称。
瑶瑟:美玉制成的瑟,古代弦乐器。
杳:消失,远去。
珠宫:形容月亮或仙境,如明珠般明亮的宫殿。
晕额黄:指女子额上淡淡的黄色妆饰。
袜尘:古代女子穿的丝袜上的灰尘,此处比喻轻微的尘埃。
渺渺:形容心情遥远、深沉。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或时间漫长。
九疑: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又称苍梧山,象征远方或神秘之地。

鉴赏

这首宋词《酹江月/念奴娇·赋水仙》是陈允平所作,以汉江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清冷而神秘的月夜景象。开篇以“汉江露冷”起兴,暗示了夜晚的寂静和水仙的出尘气质。"瑶瑟弹向云中",通过想象仙子的琴音,营造出空灵的氛围。

接下来,“清泠声渐杳”描绘了音乐渐渐消逝在夜色中的情景,"月高人在珠宫"则将读者带入到神话般的仙境,想象水仙在月宫中悠然。词人细致刻画了水仙的妆容,"晕额黄轻,涂腮粉艳,罗带织青葱",展现出其如画的美貌。

"天香吹散,佩环犹自丁冬",通过香气和佩环的声音,进一步渲染了水仙的仙姿与神秘。然后词人转向对与水仙相逢的期待,"杜若汀洲,金钿玉镜",表达了对美好相遇的憧憬。

"独立飘飘烟浪远"描绘了水仙独自在江边的形象,"袜尘羞溅春红"则借春红比喻水仙的清雅。词人的情感随着夜风飘荡,"渺渺予怀,迢迢良夜",表达了深深的思慕之情。

最后,词人以"九疑何处,断云飞度千峰"收尾,将思绪引向远方的九疑山,象征着对水仙所居之地的向往和对未知的探索。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深沉,展现了词人对水仙的赞美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收录诗词(348)

陈允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衡仲。生卒年俱不确定,“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

  • 字:君衡
  • 号:西麓
  • 籍贯: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
  • 生卒年:1215-1220

相关古诗词

蕙兰芳引

虹雨乍收,楚天霁、乱飞秋鹜。

渐草色衰残,墙外土花暗绿。

故山鹤怨,流水自、菊篱茅屋。

日暮诗吟就,澹墨闲题修竹。

更忆飘蓬,霜绨风葛,几度凉燠。

叹归去来兮,何日甬东一曲。黄芦满望,白云在目。

但月明长夜,伴人清独。

形式: 词牌: 蕙兰芳引

蝶恋花(其一)

谢了梨花寒食后。剪剪轻寒,晓色侵书牖。

寂寞幽斋惟酌酒。柔条恨结东风手。

浅黛娇黄春色透。薄雾轻烟,远映苏堤秀。

目断章台愁举首。故人应似青青旧。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蝶恋花(其四)

落尽樱桃春去后。舞絮飞绵,扑簌穿帘牖。

惜别情怀愁对酒。翠条折赠劳亲手。

绣幕深沉寒尚透。雨雨晴晴,妆点西湖秀。

怅望章台愁转首。画阑十二东风旧。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蝶恋花(其五)

楼上钟残人渐定。庭户沉沉,月落梧桐井。

闷倚琐窗灯炯炯。兽香闲伴银屏冷。

淅沥西风吹雁影。一曲胡笳,别后谁堪听。

誓海盟山虚话柄。凭书问著无言应。

形式: 词牌: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