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砚歌

昨见文节桥亭砚,却思玉带生未见。

悠悠人海人岂知,岂知信国砚在斯。

二公英灵亘天壤,相友相于日来往。

二砚相望五百年,嘉会之礼无因缘。

得邀谢砚访文砚,是有鬼神非偶然。

文山砚在叠山右,端州洵坚歙不后。

此几此几逢今辰,此堂此堂记春昼。

炷香敬为双忠悲,再拜恭惟两丈寿。

丹心诗未题零丁,伯颜兵未趋皋亭。

公方性豪厚奉己,砚亦务寡稀劳形。

转茶坂头初旅食,建阳市上罕交识。

公祇麻衣哭向东,砚应黧面愁古北。

何荣何悴贞节同,见二砚不见二公。

墨而拓铭即钟鼎,匣而分手仍萍蓬。

堂闲几净意缱绻,一片清气留虚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钱载的《二砚歌》以砚台为载体,表达了对文节桥亭砚和玉带生砚的深深怀念。诗人通过描绘这两方砚台的历史背景和遭遇,寓言两位历史人物文信国和叠山先生的英魂,展现了他们的忠诚与坚韧。文山砚与叠山砚虽相隔五百年,但诗人认为它们的相遇并非偶然,而是鬼神之力的安排。诗中还提及了砚台的变迁,如文山砚在叠山右侧,砚台主人的艰辛生活,以及砚台所承载的情感寄托。最后,诗人以堂上清寂,砚上清气,表达了对两位先贤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富有历史韵味。

收录诗词(44)

钱载(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戴仪部文镫斋饮沈存周锡斗作歌

蜡花摇摇客半醉,重为主人拈旧器。

吾州薄技近已无,可怜流转还供士女娱。

张铜炉,黄锡壶,匏尊王周银碗朱。

后来沈老亦煎锡,粉合茶奁常接觌。

只如此斗方口酌酒多,环镌杜甫《饮中八仙歌》。

我今一斗三斗五斗过,欲放未放愁摩挲。

款记康熙岁戊戌,是岁仆龄才十一。

鬓丝回忆春波桥,沈老门前绿杨密。

形式: 古风

颜氏所藏鲁公名印歌

唐印朱文观者信,铜花斑斑红沫润。

两字左右方寸强,颜家世守此名印。

二十四郡忠臣无,公名才得天子呼。

杲卿其兄真卿弟,眨公出公名不诬。

其时天下人望同。不以名称称鲁公。

岂知此印到今好,手举公名精爽充。

我欲昌黎名印得,可双颜印分芒色。

公行死矣韩生归,君命之衔皆报国。

形式: 古风

琉璃厂肆见小方玉印一刻巩固私印四字桥纽葫芦样玉印一刻帝甥二字虎纽明巩都尉物也辄为咏之

乌驳马入承天门,煤山山亭忍复云。

巩府焚先刘府焚,乃独未毁玉篆文。

帝姬去年悲已薨,家无藏甲犹守城。

汇旁黄绳子女系,毋污贼手此帝甥。

两字岂知早刻印,甥兮甥兮国俱殉。

藩封恨不二王曾,巷战嗟难二卿仅。

巩固实惟巩永固,省文缪篆美无度。

人之不亡帝左右,玉之不变神呵护。

一双中有暗泪流,华池丰屋春暂留。

主印乐安应并匣,几时南去在扬州。

形式: 古风

集散木庵严侍读已买得巩忠烈公两玉印出观复为歌之

秦游橐金归岂多,急此巩误他人磨。

昨为言之今已得,激昂使我成悲歌。

我歌直为巩永固,我悲不独巩永固。

茫茫天地忠义人,旧物流传孰如故?

大江月照扬州城,中有乐安玉印明。

明年君归携此行,两印百年犹在京。

问何去去江南程,玉虽有字曾无声。

愿君与购贵主印,后先漂转重合并。

香檀作匣盖刻铭,志趣差同号与名。

夫妇于人本不轻,况其家国关死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