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吴宣徽(其一)

平生负高节,至死寸心丹。

明主虽容进,孤臣岂易安。

神归嵩岳黑,人哭洛川寒。

不识平津面,临风亦涕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我一生坚守高尚节操,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心如朱丹。
尽管英明的君主宽容接纳,但我这样的孤臣又怎能轻易安心。
灵魂回归嵩山的苍茫,人们在凄寒的洛川哭泣。
未能再见平津的面容,面对清风我也忍不住泪流满面。

注释

平生:一生。
负:坚守。
高节:高尚节操。
至死:直到生命结束。
寸心丹:心如朱丹(比喻忠诚不变)。
明主:英明的君主。
容进:宽容接纳。
孤臣:孤独的臣子。
岂:怎能。
易安:轻易安心。
神归:灵魂回归。
嵩岳:嵩山。
黑:苍茫。
人哭:人们哭泣。
洛川:洛水边。
寒:凄寒。
平津面:平津的面容(指友人或君主)。
临风:面对清风。
涕汍:泪流满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獬为悼念吴宣徽而作,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哀思和对其高尚节操的敬仰。首句“平生负高节”赞扬了吴宣徽一生坚守的高尚品格,次句“至死寸心丹”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忠诚和坚贞。第三句“明主虽容进”暗示了吴宣徽曾得到君主的信任,但即便如此,“孤臣岂易安”表明他作为孤独的忠臣,并不容易感到安心,体现出他的忠诚与忧虑。

后两句“神归嵩岳黑,人哭洛川寒”描绘了吴宣徽去世后的凄凉场景,将他的灵魂比作归于嵩山的黑暗,象征着他的离世,而洛川的寒冷则寓言了人们的悲痛之情。最后一句“不识平津面,临风亦涕汍”表达了诗人自己面对故友离去,即使无法再见其面容,也在风中流露出无尽的哀伤。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描绘吴宣徽的形象和逝世后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亡友的深切怀念和对其人格的赞美。

收录诗词(433)

郑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 号:云谷
  • 籍贯:虔化
  • 生卒年:1022——1072

相关古诗词

挽程中书令三首(其三)

湖上千条柳,山翁旧日栽。

自从春水绿,不见相车来。

明月何须好,馀花忽更开。

平生歌舞地,零落湿苍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挽程中书令三首(其二)

旧爱霓裳曲,翻闻薤露歌。

贤人今已矣,天道竟如何。

泉下一抔尽,人间万事多。

空馀幕中客,写泪剧悬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挽程中书令三首(其一)

社稷方为系,乾坤岂不容。

庙堂遗剑履,风雨失蛟龙。

汉将莲花幕,周人马鬣封。

小羌犹慢礼,先折太阿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晋阳宫基

金屋无寸瓦,苍然老树青。

海枯露龙穴,火尽见坤灵。

自昔流血处,于今土气腥。

废兴千载事,过耳一飞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