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庆寺

传者不足信,见景胜如闻。

一水远赴海,两山高入云。

鱼龙晴自戏,猿狖晚成群。

醉酒斜阳下,离心草自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传述者的言语不可尽信,亲眼所见的景象更胜于听闻。
一条江水遥远地流向大海,两座山峰高耸入云霄。
晴天里鱼儿和龙在水中嬉戏,傍晚时分猴子和猿猴结群出现。
在醉人的夕阳下饮酒,离别之情仿佛被草地上的芬芳所熏染。

注释

传者:指代传述者,可能是故事或信息的传播者。
不足信:表示不完全可信。
见景:亲眼看见的景色。
胜如闻:比听别人描述更加生动真实。
一水:一条江河。
远赴海:流得非常远直到大海。
两山:两座山。
高入云:形容山峰非常高。
鱼龙:古代神话中的生物,这里泛指水中生物。
晴自戏:在晴朗的日子自由自在地游玩。
猿狖:泛指猴子类动物。
晚成群:傍晚时分聚集在一起。
醉酒:喝醉了酒。
斜阳:夕阳。
离心:离别的愁绪。
草自薰:草木散发出的香气似乎能触动离别的情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景象和闲适的生活情趣。"传者不足信,见景胜如闻"表达了亲眼所见远比听说更为可靠、直观的道理,这是对传统文学中重视口耳相传的反思,也强调了个人体验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两句“一水远赴海,两山高入云”则描绘了一幅开阔壮丽的自然景观。一条河流向着遥远的大海延伸,而两座高山直插云霄,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感受和赞叹。

紧接着,“鱼龙晴自戏,猿狖晚成群”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野趣图景。鱼龙在晴朗的天气中自由嬉戏,而猿狖(即猴子)则在傍晚时分逐渐聚集成群,这些生灵的活动都显得那么自然无忧,增添了诗中的生机。

最后,“醉酒斜阳下,离心草自薰”则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斜阳之下,诗人饮酒至醉,而远处的野草似乎也随着他的心情变得萧索。这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也反映出诗人淡泊、超脱的心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象和生灵活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在大自然中寻找心灵寄托的愿望。

收录诗词(9)

李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西凉李暠后裔,北魏李冲十世孙。贞元年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考功员外郎、礼部郎中、中书舍人、桂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等职,曾从韩愈学古文,协助韩愈推进古文运动,两人亦师亦友。在思想上,一生崇儒排佛,认为孔子是“圣人之大者也”,主张人们的言行都应以儒家的“中道”为标准

  • 字:习之
  • 籍贯:唐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
  • 生卒年:772年—841年

相关古诗词

赠毛仙翁

紫霄仙客下三山,因救生灵到世间。

龟鹤计年承甲子,冰霜为质驻童颜。

韬藏休咎传真箓,变化荣枯试小还。

从此便教尘骨贵,九霄云路愿追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戏赠诗

县君好砖渠,绕水恣行游。

鄙性乐疏野,凿地便成沟。

两岸值芳草,中央漾清流。

所尚既不同,砖凿可自修。

从他后人见,境趣谁为幽。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拜禹歌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生人之常勤。

往者吾弗及兮,来者吾弗闻。已而,已而。

形式: 古风

断僧通状

上岁童子,二十受戒。君王不朝,父母不拜。

口称贫道,有钱放债。量决十下,牒出东界。

形式: 四言诗 押[卦]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