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荣枯无路入千峰,肥遁谁谐此志同。
司寇亦曾遭鲁黜,步兵何事哭途穷。
桧松瘦健滴秋露,户牖虚明生晚风。
山思更清人影绝,陇云飞入草堂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早秋时节于深山中的情景和心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自己与世隔绝、超然物外的情怀。
"荣枯无路入千峰"一句,描绘了深山幽谷之中秋色已浓,但并不为外界所知晓。"肥遁谁谐此志同"表明诗人与世俗的不同寻常,与那些懂得他这种超脱尘世的隐士志同道合。
"司寇亦曾遭鲁黜,步兵何事哭途穷"两句,通过历史上司寇被鲁国贬官的典故,以及步兵在荒凉小路上的哀泣,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和人生境遇的感慨。
接下来的"桧松瘦健滴秋露,户牖虚明生晚风"一联,形象地描绘了山中景色:桧树和松树在秋夜中沐浴着清凉的露水,窗棂间透进了淡淡的月光和微弱的晚风,这一切都营造出一种清寂而超脱的氛围。
"山思更清人影绝,陇云飞入草堂中"则是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这宁静的山谷之中,诗人的思绪更加清澈,而他与世间的联系似乎已经断绝。最后一句中的"陇云"指的是边塞的云彩,这里象征着自由和无拘的生活状态,飞入草堂,即是诗人心灵深处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历史典故和个人情感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超然于世俗纷扰的心境。
不详
南山低对紫云楼,翠影红阴瑞气浮。
一种是春长富贵,大都为水也风流。
争攀柳带千千手,间插花枝万万头。
独向江边最惆怅,满衣尘土避王侯。
江色沈天万草齐,暖烟晴霭自相迷。
蜂怜杏蕊细香落,莺坠柳条浓翠低。
千队国娥轻似雪,一群公子醉如泥。
斜阳怪得长安动,陌上分飞万马蹄。
自怜心计拙,欲语更悲辛。
世乱僮欺主,年衰鬼弄人。
镜中颜欲老,江上业长贫。
不是刘公乐,何由变此身。
一拓纤痕更不收,翠微苍藓几经秋。
谁陈帝子和番策,我是男儿为国羞。
寒雨洗来香已尽,澹烟笼著恨长留。
可怜汾水知人意,旁与吞声未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