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花树高于屋,红霞夜照人。
声声枝上鸟,也似惜余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春夜画面。"花树高于屋",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写出花树之高,暗示了季节的繁花似锦,同时也隐含着夜晚的静寂,因为花树高大,使得红霞的映照更为清晰。"红霞夜照人",进一步渲染了夜色中的温暖与诗意,红霞不仅照亮了屋舍,也照亮了诗人的心境。
"声声枝上鸟",诗人将焦点转向了自然界的细节——鸟儿在树枝间鸣叫,这声音在静夜里格外清晰,仿佛在低语着春天的挽歌。"也似惜余春",诗人赋予了鸟儿情感,它们的叫声似乎也在惋惜春天的即将逝去,增添了诗的感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华亭寺夜晚的宁静之美,以及诗人对春光消逝的深深留恋,寓情于景,富有韵味。
不详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后因流放滇南,、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天风与海水,鸣籁隔山闻。
半夜衣裳湿,清朝树树云。
驿亭临白水,石榻满苍苔。
远客浑无梦,江声枕上来。
风顺月仍明,扁舟半夜行。
鸡鸣问前路,巳近九江城。
远客贪晨发,三更梦巳回。
江声如骤雨,吹到枕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