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五岁淮山一梦新,扁舟曾系市桥春。
津亭石磴双垂柳,见我依依似故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泊舟山阳偶题》。诗中描述了诗人五岁时在淮山的一段梦境,回忆起曾在春天时,乘着小船停靠在市桥边的情景。津亭石磴旁的双垂柳仿佛认出了诗人,依依不舍,如老朋友般亲切。诗人通过描绘这一场景,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景物的深情。全诗情感细腻,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童年记忆的珍视和对故乡山水的深深眷恋。
不详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迟君干越思禅寺,弥月忘归住翠岚。
忽见琵琶洲上月,始惊全室在天南。
客星一点太微傍,谈笑青蝇玉失光。
载酒五湖狂到死,只今天地不能藏。
山如浮玉一峰立,江似海门千顷开。
我欲此中成小隐,莫教山脚有船来。
陌上偷来为看花,饶声鹦鹉莫夭斜。
犊车缓缓随芳草,不去桃源阿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