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山示诸子并别社好里父九首(其九)

疏灯云际出,箫鼓石门潮。

月送一湾小,江通万里遥。

渔歌出岸苇,野笛隔村桥。

挥手自兹去,宁为桂树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行舟于江上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夜江上特有的宁静与美丽。

首联“疏灯云际出,箫鼓石门潮”,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远处的灯火在云层间若隐若现,仿佛是天边的星辰落入人间;而石门处传来阵阵箫鼓之声,似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欢庆或离别。这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绘,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画面。

颔联“月送一湾小,江通万里遥”,进一步展开画面。月光洒落,映照出一片小小的湾流,显得格外温柔;而这条小湾又连接着远方无尽的江水,展现出广阔无垠的视野。这里运用了“送”字,赋予月亮以生命,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颈联“渔歌出岸苇,野笛隔村桥”,将视线转向岸边。渔夫的歌声从芦苇丛中传出,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而远处的村庄里,传来悠扬的笛声,仿佛在诉说着乡间的宁静与和谐。这两句通过声音的描绘,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生活气息。

尾联“挥手自兹去,宁为桂树招”,表达了诗人离别的不舍之情。他挥手告别,心中却不愿离去,甚至宁愿化作那高洁的桂树,永远守护这片土地和这片江水。这一句情感真挚,富有诗意,将个人的情感融入自然之中,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夜江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离别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情操。

收录诗词(842)

何吾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英德过吴侍御俨五故宅肃拜遗像赠乃子太学调阳

乌台怀旧德,柏荫识遗贤。

国士难为报,流风信可传。

况森种玉瑞,得简避人篇。

自昔深怀抱,披衣钟漏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曹溪道中二首(其一)

乍向曹溪路,缁尘迥已分。

风清盘细草,径绕出香云。

松影千峰暗,泉声两岸闻。

遥聆持妙偈,不觉意先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曹溪道中二首(其二)

夙昔怀真秘,褰帷访路微。

一机原不二,是了更何非。

山即毗卢帽,云如坏色衣。

天开能祖意,漫语道南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瞻礼能祖肉身二首(其一)

西来真面目,寂后尚留身。

万劫何曾变,真空不碍尘。

风幡如在眼,菜肉若为陈。

一段和光意,于兹欲度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