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曾垂绶天性好学余至临川欲见以还匡山作此寄之

我生少小秀不丛,题诗落笔先飞鸿。

一从废弃脱毛发,乃与石田樗木同。

平生百虑湛古井,无复掀涌波春风。

尚馀觑书旧垢习,终日伏桉如哑聋。

默观前古忠义辈,光明硕大皆人雄。

闻之恨未目亲历,周行四海如萍蓬。

猛闻君侯富道义,浩然养就如婴童。

笔端五色藻造化,经纶事业罗心胸。

扬清激浊出天性,英声不减狄梁公。

一节直走汝水上,回首弊帚香炉峰。

徘徊一月不及见,痴坐掩扃知命穷。

霜清昨夜兴飘忽,匡山落我清梦中。

吾身去住本无系,便欲登舟而向东。

再惟君侯未我识,恨遗他日山水重。

作诗愿见亦不恶,谷风从虎云从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名为《南丰曾垂绶天性好学余至临川欲见以还匡山作此寄之》。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人学问修养的高度赞扬。

首句“我生少小秀不丛”,诗人自述其年幼时即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接着,“题诗落笔先飞鸿”进一步强调了其文采飞扬,如同鸿雁般高远。然而,“一从废弃脱毛发,乃与石田樗木同”两句转折,表达了诗人因某种原因被废弃,与普通平凡之人相似,失去了往日的光芒。

“平生百虑湛古井,无复掀涌波春风”则暗示了诗人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内心平静如古井,不再像春风般波动。尽管如此,“尚馀觑书旧垢习,终日伏桉如哑聋”表明诗人仍保持着阅读的习惯,但似乎已不再能从中获得灵感或激情。

接下来,“默观前古忠义辈,光明硕大皆人雄”是对历史中忠义之士的赞美,诗人通过观察他们的事迹,感受到了他们的伟大。然而,“闻之恨未目亲历,周行四海如萍蓬”表达了诗人未能亲自体验这些历史人物的生活,只能像浮萍一样漂泊于四方。

“猛闻君侯富道义,浩然养就如婴童”是对友人曾垂绶的赞美,称其道德和智慧丰富,如同婴儿般纯洁。接下来,“笔端五色藻造化,经纶事业罗心胸”描述了曾垂绶的文学才华和治国能力,如同大自然的色彩和经纬线一般丰富。

“扬清激浊出天性,英声不减狄梁公”赞扬了曾垂绶的正直和名声,如同狄仁杰一样。最后,“一节直走汝水上,回首弊帚香炉峰。徘徊一月不及见,痴坐掩扃知命穷”表达了诗人对未能见到曾垂绶的遗憾,以及对命运的无奈。

“霜清昨夜兴飘忽,匡山落我清梦中”则是诗人想象中的情景,仿佛在梦中见到了匡山,感受到了曾垂绶的风采。最后,“吾身去住本无系,便欲登舟而向东。再惟君侯未我识,恨遗他日山水重。作诗愿见亦不恶,谷风从虎云从龙”表达了诗人希望未来有机会再次见到曾垂绶的愿望,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再游三峡赠文上人

肉身大士延平公,眉毛如雪声如钟。

东坡醉眼亦多耳,信口呼作僧中龙。

坐令玉色烟峦里,晨钟暮鼓三千指。

而今滑冷撼不应,青灯白塔临寒水。

上人谈笑有精色,闻是延平坐中客。

紫霄峰下曾相逢,别来几何头已白。

地炉夜语寻前事,当日交游半生死。

与君等是三眠蚕,浮世百年那免此。

我寻旧游聊自娱,忽然见君欢有馀。

一笑且从吾所适,后会重来知有无。

形式: 古风

泊舟星江闻伯固与僧自五老亭步入开先作此寄之

烟霏含空青,向晚望逾好。

欲行落瀑边,俊鹘屡侧脑。

偶携白发禅,步尽青松道。

孤鸿聊送目,瘦策自扶老。

甚欲东涧阴,缚屋安井灶。

我亦个中人,归计嗟不早。

永愧岩上僧,松鬣和云扫。

形式: 古风

会苏养直

方忻望庐山,忽见苏养直。

向来败意事,捉手一笑失。

澜翻诵新诗,与山争秀色。

归来对青灯,危坐口挂壁。

翰林谪仙人,隐显吁莫测。

正恐骑鱼去,千里作一息。

形式: 古风

赠癞可

可师有奇骨,吐语愕众口。

秀如出盆丝,媚若春月柳。

旧咏雪梅词,便觉落渠后。

抱痾亦同粲,视身一尘垢。

卧看东溪云,悬瀑激窗牖。

庐山久无僧,殿阁空华构。

谁知千岩胜,竟入此郎手。

我痴世不要,冷落如弊帚。

但意君可夺,独能容我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