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倭僧留海纸,山匠制云床。
懒外应无敌,贫中直是王。
池平鸥思喜,花尽蝶情忙。
欲问新秋计,菱丝一亩强。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倭僧留海纸”一句,借用传说中的倭僧能够从海外带来珍奇之物,比喻诗人在山中也能得到如同远方珍宝一般的纸张,可能是用于书写或绘画。这里的“海纸”可能指的是上等的纸张,而非真正来自海外。
接下来的“山匠制云床”,则描绘了诗人在山中享受着由当地工匠精心制作的云雕花纹的床榻,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诗中的“懒”字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得的情怀,“贫中直是王”则表达了对于财富与地位的淡泊名利态度,即便是在贫穷之中,也能拥有如同帝王一般的心境。
“池平鸥思喜,花尽蝶情忙”两句,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池塘平静,水鸟嬉戏,这是诗人对于自然界变化的细心观察;而花朵虽已凋零,却依然吸引着蝴蝶的追逐,这不仅描写了自然之美,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生活的热爱与忙碌。
最后,“欲问新秋计,菱丝一亩强”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秋季有一种期待之情。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菱丝一亩强”可能指的是田地中菱角的生长状况良好,这既是对丰收的一种预期,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农业生活的关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追求隐逸生活的理想,以及对于简单、自足生活方式的向往。
不详
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别号天随子、、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故山空自掷,当路竟谁知。
祗有经时策,全无养拙资。
病深怜灸客,炊晚信樵儿。
谩欲陈风俗,周官未采诗。
福地能容堑,玄关讵有扉。
静思琼版字,闲洗铁筇衣。
鸟破凉烟下,人冲暮雨归。
故园秋草梦,犹记绿微微。
水影沈鱼器,邻声动纬车。
燕轻捎坠叶,蜂懒卧燋花。
说史评诸例,论兵到百家。
明时如不用,归去种桑麻。
禹穴奇编缺,雷平异境残。
静吟封箓检,归兴削帆竿。
白石堪为饭,青萝好作冠。
几时当斗柄,同上步罡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