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峰

理公著脚五峰前,树石苍浮滴翠涎。

因指何年飞到此,曾栖中竺悟来禅。

一猿可验为灵鹫,万古无言有冷泉。

今日共知遗迹胜,隐名却有许由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理公曾在五峰之前驻足,山石苍翠如浮滴翠色的涎液。
他询问这是何时飞来的,它曾栖息在中竺寺悟得佛法。
一只猿猴足以证明它是灵鹫的化身,万古以来这里只有冷泉默默诉说。
如今我们都知道这里的遗迹非凡,虽然隐秘但仍有许由这样的隐士传说流传。

注释

理公:指诗人理公。
五峰前:五座山峰之前。
苍浮滴翠涎:形容山石翠绿如滴翠色的涎液。
飞到此:飞到这里。
中竺:古代印度的一个著名佛教圣地。
悟来禅:领悟佛法。
灵鹫:神话中的神鸟,象征智慧和佛法。
冷泉:寂静无声的泉水。
遗迹胜:遗迹非常壮观。
隐名:隐居者的姓名。
许由:古代隐士,以不接受尧的禅让而闻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董嗣杲所作的《飞来峰》,描绘了飞来峰的奇特景象和历史底蕴。首句“理公著脚五峰前”点出理学家在此驻足,暗示飞来峰与佛教文化有所关联。接下来的“树石苍浮滴翠涎”形象地描绘了峰上的树木和岩石,仿佛翠绿的汁液在流淌,营造出清幽的氛围。

“因指何年飞到此”引出飞来峰的来历之谜,诗人询问其何时飞来,寓含着对自然奇观的惊叹和对历史的追溯。紧接着,“曾栖中竺悟来禅”提及飞来峰可能曾是僧人修行之地,与禅宗思想相契合,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猿可验为灵鹫”运用比喻,猿猴的存在象征着飞来峰的灵性,如同灵鹫一般超凡脱俗。而“万古无言有冷泉”则强调了山中的静寂和冷泉的永恒,进一步渲染了飞来峰的神秘与宁静。

最后两句“今日共知遗迹胜,隐名却有许由传”总结全诗,指出飞来峰作为历史遗迹的价值,尽管名字不显赫,但因其故事和传说,如许由的典故,反而增添了其独特的魅力。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飞来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展现了诗人对古迹的敬仰和对自然的赞美。

收录诗词(682)

董嗣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马头渡

几回问渡野阴浓,趁早相呼舣短篷。

千里晚沈鸿翼信,片帆凉卸马头风。

官坊酒浊秋旗破,客店人荒晚釜空。

量取异乡愁几斛,只须倾泻锦囊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丰乐楼

莺花箫鼓绮罗丛,人在熙和境界中。

海宇三登歌化日,湖山一览醉春风。

水摇层栋青红湿,云锁危梯粉黛空。

十里掌平都掩尽,有谁曾纪建楼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云洞园

拥湖营圃藉元勋,景色天然曲折分。

水脉窨花通活港,洞基垒石走空云。

千间大厦归春梦,一撮危亭纳夕曛。

扁画自悬碑自压,当年何事立孤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五丈观音

海国风涛拥万寻,此躯何翅直千金。

涉波直现昂藏相,结屋还坚报施心。

图得诸方传转智,幸存一半有观音。

阴廊谁立苔碑在,只载三朝法驾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