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寄武昌一公

见说武昌江上住,柏枯槐朽战时风。

知师诗癖难医也,霜洒芦花明月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翻译

听说在武昌江边居住,那里曾经饱受战乱风雨侵蚀。
知道你对诗歌的热爱难以治愈,月光洒在白茫茫的芦花上,照亮了你的诗心。

注释

见说:听说。
武昌江上:武昌江边。
柏枯:柏树枯萎。
槐朽:槐树凋零。
战时风:战乱时期的风雨。
知师:了解你。
诗癖:对诗歌的痴迷。
难医也:难以治愈。
霜洒:月光洒落。
芦花:芦苇花。
明月中:明亮的月光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清而萧索的秋末景象。"见说武昌江上住,柏枯槐朽战时风"一句,通过对武昌江畔生活场景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和战乱后遗留下来的荒凉气息的感受。柏树、槐树都已干枯,这种自然界的衰败与“战时风”相呼应,增添了一份沉重的历史感。

"知师诗癖难医也,霜洒芦花明月中"一句,则转向了对友人(知师)的关怀。这里的“诗癖”不仅指诗人的才情,更可能暗含着一种无法治疗的心灵创伤或是生活的苦恼。而“霜洒芦花明月中”的景象,既美化了秋夜的宁静,也映照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淡远之感。霜露沁涩,芦花在清辉的月光下显得更加凄凉,这种景致与诗人的情怀相契合,共同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人心境的深刻理解,展现了诗人特有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送少年禅师二首(其一)

秀眉青目树花衣,一钵随缘智不知。

佛与轮王嫌不作,世间刚有个痴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送少年禅师二首(其二)

万水千山一鹤飞,岂愁游子暮何之。

古今此著无人会,王积新输更不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闻杜宇

咽雨哀风更不停,春光于尔岂无情。

宜须唤得谢豹出,方始年年无此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偶然作

蝉声引出石中蛩,寂寞门扃叶数重。

谁道思山心不切,等闲尽出两三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