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秀眉青目树花衣,一钵随缘智不知。
佛与轮王嫌不作,世间刚有个痴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贯休的作品,名为《送少年禅师二首(其一)》。诗中通过对少年禅师的描绘,展现了禅宗对于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
“秀眉青目树花衣,一钵随缘智不知。” 这两句形象地刻画了少年禅师的清贫与从容。他拥有如同山林间花朵般自然而纯净的容颜和眼神,手持一钵(即乞食用的碗),随着命运的流转而行走,不为世俗智慧所羁绊。
“佛与轮王嫌不作,世间刚有个痴儿。” 这两句则表达了少年禅师对佛法和王权都持有一种超然态度,他并不追求这些,而是坚守自己的信仰,在世俗眼中可能看似痴迷,但在他心中,这是一种自在的选择。
整首诗通过对少年禅师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清净脱俗、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
不详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万水千山一鹤飞,岂愁游子暮何之。
古今此著无人会,王积新输更不疑。
咽雨哀风更不停,春光于尔岂无情。
宜须唤得谢豹出,方始年年无此声。
蝉声引出石中蛩,寂寞门扃叶数重。
谁道思山心不切,等闲尽出两三峰。
常忆苏耽好羽仪,信安山观住多时。
不知玉质双栖处,两个仙人是阿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