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蝉声

楼对高枝失地阴,欻然蝉翼鼓微吟。

暑中休沐闲闲意,天际飞鸣泯泯心。

劳苦可曾知有雪,反归吾已戒闻琴。

繁弦聒耳无从息,更曳残声入夜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高楼仰望高枝,失去了荫蔽,蝉轻声细语地鸣叫。
在炎热的夏日休假,心情悠闲,心灵宁静。
辛劳是否知晓冬雪将至?我已准备好回归,不再听琴声。
嘈杂的琴音吵闹难息,残余的旋律拖入深夜。

注释

楼:高楼。
对:面对。
高枝:高处的树枝。
失地阴:失去遮蔽的阴凉。
欻然:忽然。
蝉翼:蝉的翅膀。
鼓:发出。
微吟:轻轻的鸣叫。
暑中:夏日。
休沐:休假。
闲闲意:悠闲的心情。
泯泯心:平静的心灵。
劳苦:辛劳。
知:知道。
雪:雪。
反归:返回。
吾已戒:我已经戒备。
闻琴:听琴。
繁弦:繁多的琴弦。
聒耳:吵闹耳朵。
无从息:无法停止。
曳:拖拉。
残声:剩余的乐声。
夜深:深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闻蝉鸣时的感受。首句"楼对高枝失地阴"以楼阁对高枝的视角,暗示蝉鸣来自树梢,失去了荫蔽,形象生动。"欻然蝉翼鼓微吟"则直接描写蝉鸣,如蝉翼轻振,发出微弱却清晰的声音。

"暑中休沐闲闲意"写出了夏日午后,诗人沐浴之后的悠闲心境,与蝉鸣相映成趣。"天际飞鸣泯泯心"进一步渲染了蝉鸣带来的宁静,仿佛能净化心灵,让人心境平和。

"劳苦可曾知有雪,反归吾已戒闻琴"两句,诗人借蝉鸣联想到了冬日的雪景,表达出即使在困苦中,也能从蝉鸣中得到片刻的解脱,甚至戒除对世俗烦扰的依赖,向往自然的宁静。

最后两句"繁弦聒耳无从息,更曳残声入夜深",以繁密的蝉鸣比喻生活的喧嚣,诗人难以从这嘈杂中找到安宁,只能任由蝉声拖曳着夜晚的寂静,直至深夜。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蝉鸣这一自然现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转变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542)

黄节(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琵琶引

人生聚散难为别,何况匆匆作胡越。

梅梢带雪下昭阳,明朝便隔关山月。

长城不战四夷平,臣妾一死鸿毛轻。

回凭汉使报天子,为妾奏此琵琶声。

长安城中百万户,家家竞学琵琶谱。

酸声苦调少人知,食雪天山忆苏武。

西风吹霜雁飞飞,汉宫月照秋砧衣。

嫖姚已死甲兵老,公主公主何时归。

形式: 古风

答辛幼安

青天不惜日,壮士偏知秋。

自古有奇画,如今空白头。

彼时当再来,吾老不可留。

天推璧月上,星入银河流。

躔度若此急,人生与之浮。

终夜自起舞,无人共登楼。

典谟有陈言,河洛非故州。

黄鹤呼不来,谁能理残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答癯庵致糟蟹

秋入丹枫声怒号,吴儿得志飞轻舠。

纬以万竹澜寒涛,有法如兵勇于鏊。

彼蟹甚武殊驿骚,一霜二霜如此膏。

物生固忌风味高,最以风味无一逃。

葬之酒乡泣醨糟,一醉竟死俱陶陶。

了我一身凡几醪,死生大矣惟所遭。

饮中诸公人中豪,左手酒杯右手螯。

醉魂浩荡不可招,为君以酒博葡卜。

世间万事真牛毛,一醉一死俱蓬蒿。

恭惟不杀心忉忉,视民如蟹呜呼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