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空同归投田家一宿

檐树参差露晴光,炊烟缕缕低渡墙。

乡村最好是春暮,家家饭熟松柴香。

晓鸦笑我脱拘繫,绕屋飞鸣解人意。

渊渊自惜肝肠深,世味无端集垢腻。

煮茶烧笋邀客餐,怕闻父老谈辛酸。

山茶一丛杂瓦砾,任他蚨蝶飞成团。

别有深情向平野,多谢农夫饲归马。

合无人处看春光,相逢同是悠悠者。

昨宵梦逐孤云飞,山月不动光入帏。

陶然自顾壁上影,夜气触境无町畦。

朝来满目悲生事,世乱先愁老将至。

絮影萍根此一时,他年来认空同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空同村的一次短暂游历,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淳朴。首句“檐树参差露晴光,炊烟缕缕低渡墙”描绘了清晨阳光透过参差不齐的屋檐树梢,洒在地面上,炊烟袅袅升起,穿过矮墙的情景,营造出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

接着,“乡村最好是春暮,家家饭熟松柴香”进一步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春末时节,家家户户炊烟中弥漫着松木燃烧的香气,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质朴与自然。

“晓鸦笑我脱拘繫,绕屋飞鸣解人意”以乌鸦的鸣叫为引,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束缚的解脱感。乌鸦似乎理解了作者的心意,绕屋飞翔,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自然气息。

“渊渊自惜肝肠深,世味无端集垢腻”则转入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复杂社会现象的无奈与反思。

“煮茶烧笋邀客餐,怕闻父老谈辛酸”描绘了作者与村民共饮茶、吃笋的情景,同时也流露出对村民生活艰辛的同情。

“山茶一丛杂瓦砾,任他蚨蝶飞成团”通过山茶花与瓦砾的对比,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环境之残破,蝴蝶的自由与随意,与之形成鲜明对照。

“别有深情向平野,多谢农夫饲归马”表达了作者对农夫辛勤劳动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平野广阔天地的深情。

“合无人处看春光,相逢同是悠悠者”则体现了作者在无人之处欣赏春光时的孤独与思考,与他人相遇时的共鸣与相似心境。

最后,“昨宵梦逐孤云飞,山月不动光入帏”描绘了夜晚梦境中的景象,山月静默,月光透过窗帘,与前文的自然景象形成呼应。

“陶然自顾壁上影,夜气触境无町畦”表达了作者在夜色中自我陶醉,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感受。

“朝来满目悲生事,世乱先愁老将至”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以及对年华易逝的感慨。

“絮影萍根此一时,他年来认空同寺”以飘落的柳絮和随波逐流的浮萍为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现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收录诗词(254)

俞明震(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信丰至赣县溪流曲折舟行万山中晚泊立濑墟遇雨

溪流如带绕羊肠,结束巉岩一线光。

天地忽收心悄悄,冬春无界景苍苍。

孤萤避影知灯近,暗雾笼沙觉草香。

消得老来诗境狭,万山深闭雨成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刘芋山研究农业世居浓溪山水清绝余维舟访之所设农业试验场种树成荫矣感而有赠

昨过立濑墟,远见君家树。

树树含春情,迎我浓溪渡。

浓溪之水浓于酒,山光倒注绿可剖。

山下溪流镜面平,双篙点破鱼不惊。

君家恰在溪山曲,濯足溪流饮山绿。

自栽松柘乱成行,忧来踯躅野人旁。

直输心血作灌溉,独辟虔南树艺场。

海天一粟君何补,躬耕小称溪山主。

但为时艰惜好春,眼前寸寸黄金土。

沉吟此际百酸辛,我亦长镵托命身。

无田不渡浙江水,愁作东西南北人。

形式: 古风

四月十五日重至南安夜步城头望月

悠悠人事重经眼,㶁㶁溪流旧绕墙。

明月入怀添悱恻,野禽呼我共苍茫。

客中作客知官味,山外看山惜夜光。

闻道今年渐生聚,边风吹过总凄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驻大庾边境万山中阅南洋报知伯严梅庵宴樊云门前辈于六朝松树下即席有诗次韵奉和

乘溜下绝涧,竹筏如怒马。

农夫献家酿,酌以牛角斝。

如何万仞山,低首荒城下。

蛮歌迎七姑,铜鼓闹春社。

久与枯僧邻,此景觉妍冶。

冲风脚力健,曝日面皮赭。

怪鸟雾中来,怒爪堕檐瓦。

苍苍者山川,何处界文野。

羊菌意有棱,猫笋可盈把。

虽无李侯馔,适口吾聊且。

一幅蛮荒图,悲来不能写。

亦有百尺松,龙鳞尤古雅。

不放六朝青,遂令知者寡。

可怜王谢辈,同是悠悠者。

形式: 古风 押[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