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厚孙

用豆可合黄,用曲斯成醴。

但觉相需殷,焉能究其理。

吾行天下多,未见如吾子。

立谈祇斯须,感我胡能尔。

洵哉交有神,作合非无以。

胸无古人多,畴能爱知己。

语默关性情,文章出根柢。

若失褚期生,不相天下士。

所冀为古欢,其终一如始。

努力百年间,聚散方自此。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别厚孙》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表达了深厚的人际情感与对友情的珍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首句“用豆可合黄,用曲斯成醴”以豆与曲的结合比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通过相互配合与融合,能够产生美好的结果,如同将豆与曲混合后制成甘醇的酒。接着,“但觉相需殷,焉能究其理”则表达了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只感受到彼此间的需要与依赖,却难以深究其中的复杂原因与机制。

“吾行天下多,未见如吾子”一句流露出诗人对厚孙的特殊情感,认为自己走遍天下,却未曾遇到如此亲密的朋友。接下来,“立谈祇斯须,感我胡能尔”则描述了与厚孙短暂相聚时的深切感动,即使只是片刻的交谈,也足以触动人心。

“洵哉交有神,作合非无以”表明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神妙之处的认同,认为真正的友谊并非偶然形成,而是有其内在的法则与力量。随后,“胸无古人多,畴能爱知己”强调了深厚的友情需要双方都具备真诚与理解,才能真正地关爱对方。

“语默关性情,文章出根柢”揭示了语言与文字在表达情感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与个人内心世界的紧密联系。最后,“若失褚期生,不相天下士”表达了诗人对于失去好友的哀伤,以及对于天下之士的渴望与珍惜。

整首诗以深情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与厚孙之间深厚而真挚的友情,以及对友情价值的深刻思考。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人际关系的独特洞察与感悟。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汪荆石以诗见投且索赋其斋头古梅匆匆未有以应因书七月中所为丰山古梅歌附题其后

朔风噤关晨不开,忽报诗老传诗来。

巡檐朗诵破寒寂,尺幅似挽阳春回。

是何笔力桀且魁,有解读者知谁哉。

多时欲访翁家梅,岁晏苦被归装催。

翁今索诗为花寿,我欲赋此无翁才。

一诗成时一花放,每看一花倾一杯。

翁家此乐在天上,尘堁下士何由陪。

丰山古干昨所咏,为爱昔者歌豪栽。

眼中翁在豪过此,安用望古徒徘徊。

先将此札疥翁壁,他时蜡屐来高斋,作诗草草翁无咍。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响山潭

一舟摇醉眠,梦醒舻声响。

洞窗见长崖,峭立森如掌。

颓光影澄流,凝碧随滉瀁。

人言响山潭,呼之应成两。

三呼而三应,高下随所饷。

大声既隆隆,小语亦朗朗。

昔诧石镜奇,须眉了能仿。

兹能效无形,乃真绝言想。

喧寂人籁兼,鸣叩道心长。

逋然发惊吟,韵与连山往。

十年走尘中,高唱无人赏。

得此为同声,苦心殊未枉。

形式: 古风

冬日过西湖(其一)

寂寞楼台锁冻云,闲踪唯我最殷勤。

西湖与尔坚相约,一过钱塘一访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冬日克一过访和赠(其一)

每经契阔想平生,四海论交有少卿。

似我渐成心木石,如君犹是气幽并。

那愁白璧投无地,多恐黄金铸未精。

别后酒狂浑不减,月斜舞影共参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