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

穹庐杂种乱金方,武将神兵下玉堂。

天子旌旗过细柳,匈奴运数尽枯杨。

关头落月横西岭,塞下凝云断北荒。

漠漠边尘飞众鸟,昏昏朔气聚群羊。

依稀蜀杖迷新竹,髣髴胡床识故桑。

临海旧来闻骠骑,寻河本自有中郎。

坐看战壁为平土,近待军营作破羌。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翻译

天空中的帐篷错落如黄金碎片,勇猛的将领率领神兵离开宫殿。
皇帝的旗帜飘过细柳营,匈奴的命运如同枯萎的杨树。
边关月落于西岭,边塞上空的云层阻断了北方的荒野。
广袤的边尘中鸟儿纷飞,昏暗的北方寒气聚集着羊群。
隐约可见蜀地的竹杖在新竹间穿梭,仿佛还能辨认出胡床和旧时的桑树。
自古以来,海边就听说骠骑将军的威名,寻找黄河源头,自然有中郎将的踪迹。
静观战事逐渐平息,等待军队营地变为安宁之地,即将破敌羌族。

注释

穹庐:指游牧民族的帐篷。
杂种乱金方:形容帐篷错落,犹如金子般散落。
武将:指英勇的将领。
旌旗:皇帝或将领的旗帜。
匈奴: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
运数:命运,运势。
关头:边关,重要关隘。
塞下:边塞地区。
漠漠:形容广阔无垠。
依稀:模糊,隐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边塞之战的壮观景象,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辽阔疆土的苍茫。开篇“穹庐杂种乱金方”一句以宏伟壮丽的画面展现了军营的气势,而“武将神兵下玉堂”则透露出战争即将爆发的紧张氛围。

“天子旌旗过细柳,匈奴运数尽枯杨。”这里通过对汉族与匈奴两方旗帜的对比,展示了双方在战略上的较量。细柳和枯杨象征着生机与衰败,从中可以感受到战争的严峻性。

“关头落月横西岭,塞下凝云断北荒。”这两句描写了边疆之地夜幕低垂,月亮悬挂在山峦之间,而塞下则是云雾缭绕,将辽阔的北方荒野一分为二。这里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壮丽绝伦的情感。

“漠漠边尘飞众鸟,昏昏朔气聚群羊。”这两句则从动态和静态两个层面展示了战争前夕边塞地区的生灵状态。边疆上的尘土飞扬,伴随着成群结队的飞鸟,而远方朔气之中,则有群羊聚集,呈现出一种荒凉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景象。

“依稀蜀杖迷新竹,髣髴胡床识故桑。”这两句诗人通过对往昔记忆的追溯,表达了一种对于边塞生活的深刻理解。蜀杖(一种植物)和新竹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发的画面,而胡床则是对过去某个地方记忆的留恋。

“临海旧来闻骠骑,寻河本自有中郎。”诗人在这里通过听闻往昔边塞战事的传说,以及追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于边疆军事力量的崇敬之情。

最后,“坐看战壁为平土,近待军营作破羌。”则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诗人以一种冷静的态度观察着战争的进行,最终预示着战争将要结束,敌对势力即将被击败,从而使得疆土安宁。

整首诗通过层次分明、意象丰富的语言,将边塞战争的激烈与辽阔疆土的苍茫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战争和平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0)

崔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为文华美,当时无出其上者。凡朝廷大手笔,多由皇帝手敕,付其完成。其《洛出宝图颂》、《则天哀册文》尤见工力。作《则天哀册文》时,苦思过甚,遂发病而卒。中宗以其有侍读之恩,追赠为卫州刺史,谥号“文”

  • 字:安成
  • 籍贯:唐代齐州全节(今济南市章丘市)
  • 生卒年:653-706

相关古诗词

和梁王众传张光禄是王子晋后身

闻有冲天客,披云下帝畿。

三年上宾去,千载忽来归。

昔偶浮丘伯,今同丁令威。

中郎才貌是,柱史姓名非。

祗召趋龙阙,承恩拜虎闱。

丹成金鼎献,酒至玉杯挥。

天仗分旄节,朝容间羽衣。

旧坛何处所,新庙坐光辉。

汉主存仙要,淮南爱道机。

朝朝缑氏鹤,长向洛城飞。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关山月

月生西海上,气逐边风壮。

万里度关山,苍茫非一状。

汉兵开郡国,胡马窥亭障。

夜夜闻悲笳,征人起南望。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漾]韵

西征军行遇风

北风卷尘沙,左右不相识。

飒飒吹万里,昏昏同一色。

马烦莫敢进,人急未遑食。

曹木春更悲,天景昼相匿。

夙龄慕忠义,雅尚存孤直。

览史怀浸骄,读诗叹孔棘。

及兹戎旅地,忝从书记职。

兵气腾北荒,军声振西极。

坐觉威灵远,行看氛祲息。

愚臣何以报,倚马申微力。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拟古

饮马临浊河,浊河深不测。

河水日东注,河源乃西极。

思君正如此,谁为生羽翼。

日夕大川阴,云霞千里色。

所思在河处,宛在机中织。

离梦当有魂,愁容定无力。

夙龄负奇志,中夜三叹息。

拔剑斩长榆,弯弓射小棘。

班张固非拟,卫霍行可即。

寄谢闺中人,努力加飧食。

形式: 古风 押[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