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虽然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但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但却有机会被那“选婿车”包围,让自己眼花缭乱。
得意时才可以夸耀于世俗,诏书刚刚到黄纸黑字擢升董君。

注释

腹有:胸有,比喻学业有成。
诗书:原指《诗经》和《尚书》。
此泛指书籍。
气:表于外的精神气色。
华:丰盈而实美。
老儒:旧谓年老的学人。
举子:指被推荐参加考试的读书人。
槐花: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
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
前者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
踏槐花:唐代有“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槐花落时,也就是举子应试的时间了,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
囊空:口袋里空空的,比喻没有钱。
择婿车:此指官贾家之千金美女所座之马车,游街以示择佳婿。
唐代进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设宴。
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取佳婿。
得意:即“春风得意”,意谓黄榜得中。
世俗:社会上流传的风俗习惯。
诏黄: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
字如鸦:诏书写的黑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名为《和董传留别》。从诗中可以看出,苏轼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文艺情怀与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用简单而实用的布匹包裹着自己生活所需,同时心中充满了文学的韵味,这种内在的文化修养自然流露。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刻板的学者和不顾时节变化而机械学习的人感到厌倦,并且在春天里与年轻的子弟们一同踏青,感受自然之美。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这两句诗人描写自己没有能力去准备探寻春天的马匹,眼睛迷乱地在路上选择结婚对象的车辆。这两句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于现实生活中某些无法如愿以偿的无奈与困惑。

"得意犹堪誇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在表达即使心情舒畅,也不愿过多地炫耀于世俗之中,并且提及书写时墨迹未干,文字如同乌鸦一般沉稳有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映衬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与深厚的文化素养,同时也流露出一丝超脱世俗、独立自主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骊山三绝句(其一)

功成惟欲善持盈,可叹前王恃太平。

辛苦骊山山下土,阿房才废又华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骊山三绝句(其二)

几变雕墙几变灰,举烽指鹿事悠哉。

上皇不念前车戒,却怨骊山是祸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骊山三绝句(其三)

海中方士觅三山,万古明知去不还。

咫尺秦陵是商鉴,朝元何必苦跻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华阴寄子由

三年无日不思归,梦里还家旋觉非。

腊酒送寒催去国,东风吹雪满征衣。

三峰已过天浮翠,四扇行看日照扉。

里堠消磨不禁尽,速携家饷劳骖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