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名为《茅》。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古代文化和历史事件的回忆与思考。
"楚甸供王日,衡阳入贡年。"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楚国盛世的怀念,"楚甸" 指的是楚国边疆的土地,而"供王日" 则是指历史上的某一天,这里可能象征着王权的强大与繁荣。"衡阳入贡年" 描述了当地向中央朝廷纳税的情况,也暗示了一种岁月流转、时光易逝的情感。
"麇包青野外,鸱啸绮楹前。"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麇包" 指的是鹿群在野外活动,而"鸱啸" 则是指鸟儿在精美的窗棂(绮楹)上叫唤。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图画,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向往。
"尧帝成茨罢,殷汤祭雨旋。" 这两句涉及到了古代的历史事件。"尧帝成茨罢" 指的是上古圣君尧舜时代治理天下的功绩,而"殷汤祭雨旋" 则是说商朝时期为了祈求降雨而进行的祭祀活动。这两句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英雄和神话传说的敬仰。
"方期大君锡,不惧小巫捐。" 这两句则是诗人的自信与豪迈之情。"方期大君锡" 表示着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承诺,而"不惧小巫捐" 则表明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定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历史感、自然美和个人情怀,展现了一幅画卷式的意象,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