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辛丑秋七月十有三日唱和诗得过字

凌辰访古刹,幽气集林阿。

雕甍旭日眩,绀宇晴云摩。

疏松奏竽笙,修竹鸣佩珂。

禅友素所识,名流喜来过。

俯涧漱寒溜,陟磴扪翠萝。

瀹茗佐芳醑,玄谈间商歌。

遂令尘土怀,如濯清泠波。

斯景岂常遇,追游亦无多。

流光逐奔澜,飞翼援高柯。

赋诗留苔壁,千载期不磨。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清晨探访古刹的宁静与美好。开篇“凌辰访古刹,幽气集林阿”便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氛围。旭日初升,映照在雕甍之上,绀宇与晴云相摩,形成一幅和谐的画面。接着,“疏松奏竽笙,修竹鸣佩珂”,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之物以生命,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

“禅友素所识,名流喜来过”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也暗示了古刹的名声与魅力。诗人与友人在山涧边品茗饮酒,谈玄论道,其间穿插着商歌,更添了几分雅趣。最后,“遂令尘土怀,如濯清泠波”,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宁静与美好的深深向往与珍惜,仿佛洗涤了心灵的尘埃。

“斯景岂常遇,追游亦无多”,诗人感叹这样的美景难以常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流光逐奔澜,飞翼援高柯”则以动态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时间的匆匆与生命的短暂。最后,“赋诗留苔壁,千载期不磨”,诗人决定将这份美好以诗歌的形式留存下来,希望它能够流传千年,永不磨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情、时光、生命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境界。

收录诗词(17)

鲍恂(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未详)。少从临川吴澄学《易》,得其所传。为人慎重,好古力行,学识品行名传天下。浙江乡试第一,荐为平江教授、温州路学正,皆未就任。顺帝至元元年(1335),登进士第。荐为翰林,亦婉辞

  • 字:仲孚
  • 籍贯:崇德(今桐乡)
  • 生卒年:1333—1335

相关古诗词

至正辛丑秋七月十有三日唱和诗得竹字

灵湫閟驯龙,古殿厂金粟。

僧归林下定,云傍檐端宿。

伊余陪雅集,于此避炎酷。

息阴悟道性,习静外荣辱。

坐石飞清觞,每叹白日速。

别去将何如,留诗满青竹。

形式: 古风

至正辛丑秋七月十有三日唱和诗得院字

凉飙动新秋,远寺集群彦。

虚檐灵籁发,列坐停挥扇。

情惬引杯觞,欢剧杂酬献。

酡颜映落日,林光散凌乱。

池深鱼自乐,林密鸟相唤。

芳桂扳幽丛,天香满西院。

怀哉郑广文,樗散绝崖岸。

形式: 古风

至正辛丑秋七月十有三日唱和诗得逢字

避炎恨无地,偶忆西南峰。

梵宫隐林麓,散我尘外踪。

人生晤会难,盍簪岂易逢。

于焉遂招摇,唱咏偕从容。

冠带与游盘,不遗采菲葑。

促席注华觞,宁须侑丰茸。

有酒当尽欢,转盼成飘蓬。

形式: 古风

至正辛丑秋七月十有三日唱和诗得僧字

上方郁嵯峨,遥睇青云层。

馀霏不成霭,朝阳射觚棱。

双湖镜光彻,凉飙涤烦蒸。

轻裳欲飘飖,短发仍鬅鬙。

纵观极夷旷,颇觉秋气澄。

载瞻雷音堂,招摇肃高僧。

英英竹坞云,耿耿萝龛灯。

氍毹天花满,炉香夕烟凝。

散坐百虑息,幽怀讵能胜。

涧泉煮芹葵,山盘罗芡菱。

伊余风姿美,歌游厕宾朋。

世事良可叹,有酒当如渑。

形式: 古风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