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破败的景象,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眼前的衰败,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离散的深深感慨。首联“高台为陆沼为尘,一半扬州是海滨”以夸张的手法,将昔日的高台与现今的陆地、沼泽相提并论,将扬州的一半比作海滨,形象地展现了战争后土地的荒废与变迁。颔联“白鸟自飞烟水上,青山不似乱离春”则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反衬出人间的悲凉,白鸟在烟水之上自由飞翔,而青山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仿佛春天也因战乱而不再。颈联“松楸永隔兴哀地,陌路多逢太息人”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哀伤的情感,松楸象征着墓地,与生者的世界永远隔绝,而在路上遇到的多是叹息的人们,暗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苦难。尾联“共道君恩怜物命,不教鱼鳖近居民”则在批判中蕴含着无奈,尽管君主怜惜万物生命,却无法阻止战争带来的破坏,使得鱼鳖远离居民,暗含了对统治者无力解决战乱问题的讽刺。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深刻反映了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现实,体现了诗人对时代悲剧的深切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