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褚县丞韵

哦松之去争能诵,载月而归取甚廉。

诲掖尚无忘后进,典刑真不愧前瞻。

新诗慰藉知三复,雅意勤渠示一谦。

愿问閒中读书味,鱼熊何以得而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和褚县丞韵》。诗中表现了诗人对于书籍的热爱,以及对知识传承的重视。

"哦松之去争能诵"一句,表达了诗人在离开竹林时竞相诵读书籍的情景。这句话不仅描绘出诗人对书籍的渴望,也反映出当时文人的学习风气。"载月而归取甚廉"则是说诗人在月光下回家,选购廉价但价值连城的书籍,这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求和珍视。

接下来的两句"诲掖尚无忘后进,典刑真不愧前瞻",诗人提到自己在教育后辈时并未忘记,而在执掌法律时也不会使先贤蒙羞。这两句展示了诗人的责任感和对传统的尊重。

"新诗慰藉知三复,雅意勤渠示一谦"中,诗人提及自己创作新诗,用心构思,表达内心的情感。这里透露出诗人在文学创作上的自信与谦逊态度。

最后两句"愿问閒中读书味,鱼熊何以得而兼"则是诗人向閒中询问阅读书籍的乐趣,以及如何能够同时兼顾到各种知识和技艺。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知识广博、品学兼备的追求。

总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学、教育和法律的重视,以及他对个人修养与知识积累的追求。通过诗中多处表现出的谦逊态度和自信心,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高尚品格和深厚学养。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和褚县丞韵(其二)

拍拍新书一纸春,相逢牢落易相亲。

霸陵李广方嗟老,阙里原思乃叹贫。

顾我栖迟甘一壑,感君慰藉重千钧。

灯前欲和梅花引,病发飘飘满面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褚县丞韵(其一)

世味宁如道味浓,谁令小屋卧元龙。

何当谈笑与双璧,乃假吟哦对二松。

倾盖正欣留槜李,归樯底事取潘葑。

先生且办弦歌计,莫虑瓶无斗粟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和阙干雪中韵(其二)

青女欺寒未肯霜,先将银铄散祥光。

芙蓉晓院不禁老,薝卜满林惟欠香。

冷入宝环销翠羽,声随石鼎煮羊肠。

兔园赋罢谁能继,留得诗人祝岁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阙干雪中韵(其一)

夜来白凤下天潢,幻得人间玉样光。

万里园林变春景,几家篱落失秋香。

黄紬歌枕水为骨,纸帐吟梅铁作肠。

争似城南老夫妇,地炉相对拥蒲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