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和褚县丞韵》。诗中表现了诗人对于书籍的热爱,以及对知识传承的重视。
"哦松之去争能诵"一句,表达了诗人在离开竹林时竞相诵读书籍的情景。这句话不仅描绘出诗人对书籍的渴望,也反映出当时文人的学习风气。"载月而归取甚廉"则是说诗人在月光下回家,选购廉价但价值连城的书籍,这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求和珍视。
接下来的两句"诲掖尚无忘后进,典刑真不愧前瞻",诗人提到自己在教育后辈时并未忘记,而在执掌法律时也不会使先贤蒙羞。这两句展示了诗人的责任感和对传统的尊重。
"新诗慰藉知三复,雅意勤渠示一谦"中,诗人提及自己创作新诗,用心构思,表达内心的情感。这里透露出诗人在文学创作上的自信与谦逊态度。
最后两句"愿问閒中读书味,鱼熊何以得而兼"则是诗人向閒中询问阅读书籍的乐趣,以及如何能够同时兼顾到各种知识和技艺。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知识广博、品学兼备的追求。
总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学、教育和法律的重视,以及他对个人修养与知识积累的追求。通过诗中多处表现出的谦逊态度和自信心,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高尚品格和深厚学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