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卫鬤缦靡草,䰏髽如植竿。
独竦兕荐立,两岐羱角端。
不簪亦不弁,杂卉翼以翰。
谓当祝发从瓯骆,尔胡不髡能自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奇特的画面,诗人孙元衡在《裸人丛笑篇(其二)》中,将裸体之人比喻为卫鬤(古代的一种草帽),形容其肌肤如蔓草般柔细,头髮犹如竖立的竿子。他独自站立,像一头公牛(兕)般挺立,双角如同羱羊(一种高山羊)的角尖锐而突出。这个人既不戴冠也不插簪,而是用野花装饰其发际,象征着回归自然的质朴。
诗人进一步设想,此人本应剃发出家,效仿瓯骆(古代南方的部族,常以披发为俗),为何还要保持原貌,不能自我剪发以求完整?这可能隐含了对社会习俗的批判或对个人自由的思考,通过对比裸身与世俗礼法,表达了对传统束缚的质疑。整首诗语言生动,寓意深远,体现了作者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洞察。
不详
凿囷贯竹皮,括轮象日月兮卫其身,圆景双担色若银。
我闻无肠之东聂耳国,趋走捧持犹捧珍,又云一耳为衾一为茵;
非其苗裔强相效,呜乎坎德胡不辰!
齿耳夫何以皓为?又奚取于渍汁而漆颐?
厉骨辟秽芳其脂,墨氏毋宁悲染丝!
倒悬覆脏,如絷羵羊。织竹为箍,约肚束肠。
行奔登跃,食少力强。蜂壶猿臂,逐鹿逾冈。
将刀断之,挽手上堂。
为语楚宫休饿死,盍习此术媚其王?
短布无长缝,尚玄戒施缟。
桶裙本陋制,不异蛮犵狫。
狫蛮凿齿丧其亲,尔蛮凿齿媾其姻;
杂俗殊风仁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