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柑

炎方橄榄佳,馀柑岂苗裔。

风姿虽小殊,气韵乃酷似。

骍颜涩吻馀,彷佛清甘至。

侯门收寸长,粉骨成珍剂。

犹闻杂蜜草,少转森严味。

奇才用不专,虽用何殊弃。

端如效苦言,逆耳多嫌忌。

弃果事何伤,违言德之累。

悦口易逢知,感兹发长喟。

形式: 古风

翻译

南方橄榄好,其他的柑橘难道是它的后代。
虽然外形不大相同,但风味神韵却非常相似。
它色泽微红,味道涩中带甜,仿佛清甜可口。
豪门贵族珍视它的一点点,哪怕只剩皮骨也视为宝药。
还能闻到混合蜂蜜和草本的香气,增添了一丝深沉的味道。
才华出众的人若不能专一使用,即使被用,也如同被抛弃一般。
就像直言劝告,尽管刺耳,往往被人嫌弃。
丢弃果实并无大碍,违背真言才是品德的负担。
美味的食物容易吸引知音,为此我深感感慨,长叹一声。

注释

炎方:南方。
橄榄:橄榄树。
佳:好。
馀柑:其他的柑橘。
苗裔:后代。
风姿:外形。
酷似:非常相似。
骍颜:微红的色泽。
涩吻:涩味。
清甘:清甜。
珍剂:宝药。
杂蜜草:混合蜂蜜和草本。
森严味:深沉的味道。
奇才:才华出众的人。
专:专一。
逆耳:刺耳。
嫌忌:嫌弃。
弃果:丢弃果实。
违言:违背真言。
悦口:美味。
长喟:长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叫做“馀柑”的水果,其外形似橄榄,但味道和质感却与众不同。诗人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描述,展现了这种水果独特的风姿和美妙的滋味。

首先,“炎方”指的是南方温热之地,这里的“馀柑”生长得非常好,而“岂苗裔”则表明它并非普通的橄榄类植物。接着,“风姿虽小殊,气韵乃酷似”形容馀柑虽然外观与橄榄相近,但其特有的清新气息却是橄榄所不及的。

“骍颜涩吻馀,彷佛清甘至”则直接描写了馀柑的味道,“骍颜”形容色泽鲜明,“涩吻”暗示入口即化,而“彷佛清甘至”则是对其清甜滋味的赞美。

诗人还通过“侯门收寸长,粉骨成珍剂”来表达这种水果被珍视和利用的场景。这里的“侯门”可能指的是权贵之家,他们会收集这些珍贵的馀柑,并以其制成高级的食品或药材。

接下来的“犹闻杂蜜草,少转森严味”则是对馀柑和其他香甜植物相互作用下的味道变化进行描述。诗人似乎在探讨这种水果与其他物品相结合时所产生的复杂滋味。

然而,随后“奇才用不专,虽用何殊弃”一句却转换了语气,表达了一种即便是天赋异禀之人才,也难以完全领略馀柑的独特价值和美妙之处。

接着,“端如效苦言,逆耳多嫌忌”则表现出诗人对这种水果之美的赞赏和推崇,并感叹世人往往不能接受或欣赏它的不同之处。最后,“弃果事何伤,违言德之累”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们轻视馀柑价值的遗憾和痛惜。

“悦口易逢知,感兹发长喟”则是诗人对这类美好事物的喜爱,以及这种喜悦之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不需要刻意表达。

收录诗词(673)

刘子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字:彦冲
  • 号:屏山
  •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 生卒年:huī)(1101~1147

相关古诗词

别安子允

得酒犹堪慰倦游,长亭直为故人留。

烟尘几处兵犹斗,风雨一年春又休。

尚记虎头初掷笔,终怜猿臂未封侯。

离歌唱落榆关月,可是君心耐得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听詹温之弹琴歌

鸣琴艺精非小道,可惜温之今已老。

玲琅一鼓万象春,铁面霜髯不枯槁。

自言寡知音,求我为作歌。

号宫韵角可听不可状,锦肠绣舌空吟哦。

吾意其一气之浊清,两曜之晦明。

山河之结融,雷霆风雨之震惊。

包罗具七弦,开阖造化由人心。

又疑夫尧禹之躬行,丘轲之立言。

瞿聃之同归,百家诸子之纷然。

更历千万古,此意不灭丝桐间。

涤除浮虑清,荡摩愁襟开。

琴之气象广莫有如此,欲媚俗耳知难哉。

寒缸烧涸夜向阑,罢琴归矣我欲眠。

梦跨冰轮出瑶海,一笑碌碌瀛洲仙。

形式: 古风

吴传朋游丝帖歌

园清无瑕二三月,时见游丝转空阔。

谁人写此一段奇,著纸春风吹不脱。

纷纭纠结疑非书,安得龙蛇如许癯。

神纵政喜萦不断,老眼只愁看若无。

定知苗裔出飞白,古人妙处君潜得。

勿轻漠漠一缕浮,力道可采千钧石。

眷予弟兄情不忘,轴之远寄悠然堂。

谢公遗髯凛若活,卫后落鬒摇人光。

翻思长安夜飞盖,醉哦声落南山外。

乱离契阔三十秋,笔意与人俱老大。

政成著脚明河津,外家风流今绝伦。

文章固自有机杼,戏事岂足劳心神。

形式: 古风

弃竹夫人

爱憎情易迁,感物思郁纡。

念昔未弃捐,尝侍君子居。

烦襟一披豁,雅抱何清虚。

蹉跎怨时暮,凉德竟见疏。

飞霜皓中庭,枵然委墙隅。

的皪珠帏深,荧煌锦茵铺。

岂不怀旧恩,君心已非初。

当年纨扇谣,抱恨同区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