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十一首(其三)

啸入新篁一里行,万竿如瓮锁龙泓。

惊巢翡翠无寻处,闲倚云根刻姓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我长啸着穿越一片新竹林,走过了一里路程,万根竹子像大瓮围住深深的潭水。
翡翠鸟的巢穴惊动后无处可觅,我悠闲地靠着竹根,在上面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注释

啸:大声呼啸。
新篁:新生的竹林。
万竿:成千上万的竹子。
瓮:大坛子,这里比喻密集的竹子。
龙泓:深潭,形容竹林中的静谧。
惊巢:惊动了鸟巢。
翡翠:翠绿色的鸟类,如翡翠鸟。
闲倚:悠闲地依靠。
云根:竹根,也指高大的竹子。
姓名:自己的名字。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山林幽静景色的诗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自漫步竹林中的情感体验与哲思。

“啸入新篁一里行”:这里的“啸”字形容风声,如同轻吟,这是诗人在进入竹林时所听到的声音。“新篁”指的是新的竹丛,可能是在春天或夏初,竹子长得茂密。诗人走进这片竹林,就像进入了一种特殊的境界。

“万竿如瓮锁龙泓”:这里的“万竿”形容竹子的众多,好像无数根细棒一样。“如瓮”则是比喻这些竹子直立而坚固,宛若陶器中的细长瓶口。整句话传达出竹林之密集与壮观。

“惊巢翡翠无寻处”:“惊巢”指的是鸟儿被突然的声响惊飞,“翡翠”是美丽的羽毛,这里用来形容鸟儿。在这句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在竹林中的感受,即便有鸟类栖息,但它们也因为诗人的到来而仓促逃离,所以找不到它们的踪迹。

“闲倚云根刻姓名”:“闲倚”是悠闲地倾靠,“云根”则形容山脚或竹林之下,这里指的是诗人在树荫下的位置。诗人在这里“刻姓名”,这既可以理解为真正的留名,也可能只是想象中的一种行为,表达了诗人的独处情怀和对自然的深沉体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一幅诗人在竹林中的宁静孤寂图。

收录诗词(176)

陈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 号:三教布衣
  • 籍贯: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约公元812—约885年

相关古诗词

竹十一首(其四)

青岚帚亚思吾祖,绿润偏多忆蔡邕。

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竹十一首(其五)

迸玉闲抽上钓矶,翠苗番次脱霞衣。

山童泥乞青骢马,骑过春泉掣手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竹十一首(其六)

须题内史琅玕坞,几醉山阳瑟瑟村。

剩养万茎将扫俗,莫教凡鸟闹云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竹十一首(其七)

一溪云母间灵花,似到封侯逸士家。

谁识雌雄九成律,子乔丹井在深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