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十一首(其六)

须题内史琅玕坞,几醉山阳瑟瑟村。

剩养万茎将扫俗,莫教凡鸟闹云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翻译

必须在内史的琅玕坞题诗,多次沉醉于山阳那瑟瑟作响的村庄。
留下众多的竹子用来净化世俗,别让凡夫俗子扰乱了云门的宁静。

注释

琅玕坞:内史官署所在地,这里指代高雅的环境。
山阳瑟瑟村:形容山中的村庄,瑟瑟可能指竹林声或秋风吹过的声音。
万茎:极言竹子之多,象征高洁之志。
凡鸟:比喻庸俗之人。
云门:佛教名,此处借指清净之地。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悠闲自得和超然物外的情怀。

“题内史琅玕坞”,“内史”可能是指家中的书房或藏书之所,“琅玕”则是一种玉石,比喻书房的雅致。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几醉山阳瑟瑟村”,诗人不时常饮酒,但在这宁静美好的山间村落中,他偶尔沉浸于酒意之中,感受着大自然赋予的平和。这里的“瑟瑟”形容山风轻拂,或许也暗示了诗人的心境平和而稍带忧郁。

“剩养万茎将扫俗”,“万茎”可能指的是竹子,诗人在说他将继续保持自己的高洁操守,不随波逐流地卷入世俗纷争之中。这里的“扫俗”有去除尘埃、恢复本真的意味。

“莫教凡鸟闹云门”,这句则是在劝诫那些平庸之鸟不要在云端(比喻高远之处)的门前吵嚷,可能是诗人对那些不识时务、不知自量之人的讽刺。这里的“凡鸟”代表着普通或世俗的存在,而“闹云门”则是指不必要的烦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愿望。

收录诗词(176)

陈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 号:三教布衣
  • 籍贯: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约公元812—约885年

相关古诗词

竹十一首(其七)

一溪云母间灵花,似到封侯逸士家。

谁识雌雄九成律,子乔丹井在深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竹十一首(其八)

燕燕雏时紫米香,野溪羞色过东墙。

诸儿莫拗成蹊笋,从结高笼养凤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竹十一首(其九)

一节呼龙万里秋,数茎垂海六鳌愁。

更须瀑布峰前种,云里阑干过子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竹十一首(其十)

丘壑谁堪话碧鲜,静寻春谱认婵娟。

会当小杀青瑶简,图写龟鱼把上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