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作

舍前江路接征廛,舍后湖光净渺然。

不许红尘穿港入,独携黄妳过桥眠。

禽鱼上下诗三百,风雨阴晴易二篇。

定有真人汎莲叶,夜深吹杖听芸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屋前的道路延伸至繁忙的市集,屋后的湖水清澈广阔。
不允许世俗的喧嚣穿越港湾,独自带着黄卷走过桥去安睡。
湖中的鸟鱼自在游动,仿佛诗经三百篇,风雨阴晴变换如同两篇文章。
必定有隐士泛舟莲叶间,深夜里拿着竹杖聆听书声。

注释

舍前:房屋前面。
江路:江边道路。
征廛:繁忙的市集。
舍后:房屋后面。
湖光:湖面的风光。
红尘:世俗的纷扰。
穿港入:穿越港湾。
黄妳:泛指书籍,这里可能指古籍。
桥眠:在桥上休息或睡觉。
禽鱼:鸟类和鱼类。
诗三百:指《诗经》中的三百篇诗歌。
风雨阴晴:自然天气的变化。
真人:真正的隐士。
汎莲叶:泛舟于莲叶之上。
夜深:深夜时分。
吹杖:吹着竹杖。
芸编:古代书籍的代称,这里指竹简或书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乡村生活画面。首句"舍前江路接征廛"写出了诗人住所临近繁忙的市集,但江边小径仍保持着宁静。次句"舍后湖光净渺然"则强调了背后的湖景清澈广阔,给人以超脱尘世之感。

"不许红尘穿港入"表达了诗人对纷扰世俗的排斥,希望保持这份远离喧嚣的清净。"独携黄妳过桥眠"中的"黄妳"可能是诗人自指或宠物,他独自带着它过桥,享受着孤独而闲适的生活。

"禽鱼上下诗三百"运用了典故,暗示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仿佛在观察和记录大自然的韵律,如同《诗经》中的三百篇诗章。"风雨阴晴易二篇"进一步描绘了四季变换,天气变化带来的不同景色,如同书写两篇文章。

最后两句"定有真人汎莲叶,夜深吹杖听芸编"富有禅意,想象夜晚有隐者泛舟莲叶之上,悠然吹着竹杖,沉浸在阅读经典(如《诗经》中的《国风·秦风·蒹葭》)的意境中。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追求的隐逸生活和对自然、文化的热爱。

收录诗词(1487)

项安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高象州

闻向君王乞象州,只贪州宅有高楼。

山西日薄都无瘴,海外风来早见秋。

蟋蟀已非今角匠,鹧鸪犹是旧亭侯。

南崖石壁宽多少,题遍新诗意未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寄题荆南王君行牧斋

千斤黑牸将黄犊,八岁山童手坚竹。

呵牛行前童御之,坤艮为谦直初六。

夷山入地山已庳,微阴更在山之麓。

观爻玩象谦复谦,不待占辞意先足。

姬公作繇更何言,利用直堪航四渎。

虽然用著体未明,后学相寻谁与告。

拳拳鲁叟重抽关,此路欲行须自牧。

有如子稚母更柔,弭耳阿童惟所逐。

晓随鞭影上冈峦,暮载歌声返茅屋。

不知身大童子小,但觉气和情性熟。

王郎于我丈人行,少秉谦爻晚尤笃。

自称身是牧牛人,不向天家请官粟。

书来蜀道告我言,牧事年来有条目。

成时直到东家矩,造端先自西邻牿。

邪闲诚存定章程,石确龙潜防反覆。

已将四语了卿法,更用一言从我卜。

我生冉冉向无闻,此事骎骎下乔木。

三年道路寡师友,万里奔驰妨诵读。

角羁闻道老无成,此语最悲那可复。

急须水落下夔门,走向牧斋听一曲。

形式: 古风

常山县

常山县东足可惜,山光半紫溪全碧。

柳屿阴中轧轧车,桑畴径里青青麦。

溪流终日伴人行,隔岸青山唤得应。

石季伦家新步障,李将军画小围屏。

多情小艇招贤渡,载我溪南看山去。

黄昏我宿溪自行,只有青山伴人住。

形式: 古风

得句

平生为斯文,思极心欲破。

得句如得官,欢喜不能奈。

绕床行百匝,如觉此身大。

昔我得官时,悠然但高卧。

形式: 古风 押[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