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大柏森森护盘石,老聃踞坐三人立。
盛德之容本和豫,漠然不应岂真实。
向者隐奥九九篇,才示指画意已传。
细看尹喜磬折处,金篦刮膜见全天。
侍旁二子来何许,无乃徐甲庚桑楚。
注目拱手气不吐,画师笔端更解语。
函谷关废河水黄,授经台倾陇草荒。
一幅东绢吾无用,要逐青牛归帝乡。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灼的作品,题为《题赵德脩所藏孙太古尹喜传道图》。诗中的意境雄浑,笔触生动,描绘了一幅古人论道的图景。
开篇“大柏森森护盘石,老聃踞坐三人立”勾勒出一派庄严肃穆的氛围,老者端坐,旁观者站立,显示出尊敬和期盼之情。接着,“盛德之容本和豫,漠然不应岂真实”表达了对高德之士的赞美和疑惑,他们的德行如同涵养深厚,不言而喻,令人钦佩却又难以捉摸。
“向者隐奥九九篇,才示指画意已传”则透露出这幅图中蕴含着深邃莫测的道理和智慧,而这些内涵通过画家的手笔已经传达给后人。诗人细腻观察尹喜磬折之处,发现“金篦刮膜见全天”,这是对绘画技艺的高度赞赏,彷彿可以窥视到整个宇宙的奥秘。
“侍旁二子来何许,无乃徐甲庚桑楚”则是对图中人物身份和背景的一种猜测,或许是在询问这两位站在一旁的人物,他们来自何方,是哪些尊宿。紧接着,“注目拱手气不吐,画师笔端更解语”表现了诗人对画家用笔传神的赞叹,那份内在的情感和精神力量仿佛可以通过呼吸传递。
最后两句“函谷关废河水黄,授经台倾陇草荒。一幅东绢吾无用,要逐青牛归帝乡”则是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个人志向的表达。函谷关、废河、授经台等地名让人联想起古代的辉煌与今天的荒凉,而诗人却表示自己对于这幅画的珍视,并有着返回自然天成世界的愿望,如同归隐。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王灼对绘画艺术的深刻理解和鉴赏,更透露出了他对道家哲学的向往,以及对历史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深切感悟。
不详
山平皋垄低,秋深云雨晦。
牧人荷蓑笠,匍伏在牛背。
稚牛先跳逸,两牛追不及。
安得青天出白日,重来缓驱莫相失。
晴旸布阴来灌木,村童地坐弄鸲鹆。
老牸食丰草,侧身顾其犊。
鸟跦跦,牛逐逐,无人见此春波绿。
游丝如许长,翠影落横塘。
吴牛最畏暑,赖此五月凉。
想见下饮时,不念刍菽香。
摇荡水生痕,凌乱日浮光。
可惜莲与蒲,勿涉水中央。
云蔽天,雪欺树。
山径之蹊断来去,飞花扑面朔风吼。
儿把牛索藏短袖,拥鼻冲过缩其脰。
茅芦咫尺且忍寒,儿归附火牛系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