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火径有警纡道陟崇而行

叱驭上险巇,披葺入菑翳。

向来轻车路,豺虎有吞噬。

王事何能安,劳形心孔悸。

前登崖壁峻,下陟石路细。

羸马付仆夫,蹉跌忧困弊。

蛇蟠尚回转,猱度姑少憩。

梯凳迹暂离,荆棘牵衣袂。

出山见樵牧,相见如相慰。

及兹履康庄,巅崖悯劳瘁。

平山方寸地,坦坦无拘系。

艰难有时遭,浇漓嗟季世。

人心甚太行,所遇尤可畏。

念此夜达晨,归田宜早计。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黎伯元的《风火径有警纡道陟崇而行》描绘了诗人跋涉险境的艰难旅程。诗中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种种挑战与艰辛,从驾驭车辆上险峻之地,到穿越茂密的草木丛生区域,再到面对陡峭的悬崖和狭窄的石路,诗人经历了一系列的考验。

诗中不仅描述了自然环境的险恶,也反映了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以及劳役之苦对人心的冲击。通过“王事何能安”、“劳形心孔悸”等句子,诗人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深切忧虑。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平山方寸地,坦坦无拘系”,以及对“归田宜早计”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摆脱劳碌、回归田园生活的渴望。

此外,诗中还蕴含着对人性和社会风气的反思。“人心甚太行,所遇尤可畏”,暗示了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能充满危险与不确定性。最后,“艰难有时遭,浇漓嗟季世”,表达了对时代变迁中道德沦丧现象的感慨,以及对社会风气败坏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次个人旅行的记录,更是一次心灵的探索与反思,通过对旅途艰辛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34)

黎伯元(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朝末年由岁贡历官连山教谕及德庆、惠阳教授,所至学者尊之,文风以振。明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九作黎伯原,附于其子黎光传中。著有《渔唱稿》,已佚

  • 字:景初
  • 号:渔唱
  • 籍贯:东莞

相关古诗词

神符山乡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其一)

有客有客黎氏子,携书积岁辞故里。

朝食日照苜蓿盘,夜灯风露亲图史。

三年官闲归未得,避寇转徙荒山里。

呜呼一歌兮歌激扬,青春伴我留他乡。

形式: 古风

神符山乡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其二)

短檠短檠吾与汝,天涯到处同甘苦。

黄尘涨天白日暮,眵昏书眼犹汝顾。

迩来无烛照逃亡,天阴燐火行失路。

呜呼二歌兮歌始奋,呼酒为我散孤闷。

形式: 古风

神符山乡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其三)

有弟有弟兮雁行,三人将老一弟亡。

谁知生别成永诀,魂招不来我涕滂。

鹡鸰在原心衋伤,况我飘泊值寇攘。

呜呼三歌兮歌且止,苍生无数遭兵死。

形式: 古风

神符山乡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其四)

有子有子才俱庸,诗书世泽谁亢宗。

大男耻称弓弩手,小男懒学宜归农。

扁舟江海合早计,蒿目世路多奸凶。

呜呼四歌兮歌四举,鹧鸪啼急千山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