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白首支离傲世,青山独坐忘言。
长啸一声何处,断云流水仙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的隐士,尽管身体支离,但内心保持着超脱世俗的傲骨。他独自坐在青翠的山间,沉浸在无言的静谧中,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他的一声长啸,穿透了山水之间,似乎唤来了云端的断续飘逸和流水的悠然,引领着人们追寻那如仙境般的神秘源头。诗人王恭通过寥寥数语,勾勒出了一幅超凡脱俗的隐逸生活图景,展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茅屋垂萝野烟,青山独树凉蝉。
白首岂能忘世,桐江未胜滋泉。
白鸥门外孤艇,黄叶山中一瓢。
惆怅青云旧侣,相思不到渔樵。
绝顶閒云翠微,孤琴野杖荆扉。
惆怅同声别远,青山叙日行归。
秋影半枝金薤,上池凉露何多。
谁把玉箫吹断,湘江一夜寒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