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将除因诵前贤粲字韵诗慨然有感次其韵请彦光同赋盖予与彦光皆年三十九矣

舂粮适百里,九十居其半。

骎骎入老境,竞起末路叹。

在世无他能,聊以滑稽玩。

所嗟金石交,契阔或星散。

诗忆西堂语,酒藉南邻伴。

共为终年醉,莫歌何时旦。

文书谩遮眼,插架复盈案。

四愁不堪拟,九歌仅能乱。

发春只数日,故态期类盥。

宁知性本慵,矧复肉亦缓。

人犹乐新故,事止仍旧贯。

酸寒孟生穷,敛退韩子懦。

惜哉连城珍,不变三日炭。

玉人可求见,何暇定舍馆。

退藏亟闻道,饮水知冷暖。

更当崇明德,不愧三英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薖创作的《岁将除因诵前贤粲字韵诗慨然有感次其韵请彦光同赋盖予与彦光皆年三十九矣》。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生活的反思。

首句“舂粮适百里,九十居其半”,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旅程,比喻人生之路漫长而艰难,其中一半的时间都在为了生活奔波劳碌。接下来,“骎骎入老境,竞起末路叹”则表达了对岁月无情、青春易逝的感叹,以及对晚年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在世无他能,聊以滑稽玩”一句,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并无特别才能,只能以幽默来消遣生活,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所嗟金石交,契阔或星散”则表达了对真挚友谊的珍惜,以及对朋友离散的遗憾。

“诗忆西堂语,酒藉南邻伴”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饮酒、谈诗论道的美好场景,体现了友情的珍贵。“共为终年醉,莫歌何时旦”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享醉酒之乐,忘记时间的流逝,享受当下。

“文书谩遮眼,插架复盈案”描述了诗人面对繁杂的公务和书籍时的无奈,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四愁不堪拟,九歌仅能乱”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既有对现实的不满,又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发春只数日,故态期类盥”暗示春天即将来临,诗人期待着新的开始,如同沐浴后焕然一新。“宁知性本慵,矧复肉亦缓”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懒惰性格的承认,同时也暗示了身体状况的变化。

“人犹乐新故,事止仍旧贯”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人们往往喜欢新鲜事物,但生活却依然遵循着既定的轨迹。“酸寒孟生穷,敛退韩子懦”引用历史人物的故事,表达了对贫困和退缩的同情。

“惜哉连城珍,不变三日炭”表达了对珍贵资源的珍惜,同时也暗示了对时间流逝的惋惜。“玉人可求见,何暇定舍馆”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

最后,“退藏亟闻道,饮水知冷暖”表达了诗人渴望学习和成长的愿望,同时也强调了生活的简单与真实。“更当崇明德,不愧三英粲”则是对高尚品德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视。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生活的感慨,也有对友情的珍惜,还有对自我认识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

收录诗词(294)

谢薖(宋)

成就

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谢逸从弟,与兄齐名,同学于吕希哲,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逸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经历

不详

  • 字:幼盘
  • 号:竹友居士
  • 籍贯: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
  • 生卒年:1074~1116

相关古诗词

复用前韵示内

尝闻藁砧词,破镜喻月半。

为期望夫还,顾影兴妇叹。

乃知同室处,一笑日可玩。

所悲孩抱中,聚沬何易散。

嘹然唯一雏,单栖若无伴。

抚枕中夜吁,不寐常达旦。

藜羹具一杯,日举天随案。

还胜在板屋,秪使心曲乱。

小鬟维槁项,聊可奉掷盥。

每观绩麻手,捷急真不缓。

娉婷或阶楇,今古同一贯。

颇知食薇清,凛凛可立懦。

仍甘作诗穷,乌银以喻炭。

行看春日暄,妇事勤茧馆。

所求亦不奢,勿遣儿号暖。

布衾幸无恙,不换角枕粲。

形式: 古风

送董彦速游仙岩

吾闻天竺峰,耸若在天上。

峰前溪万仞,激石吼寒浪。

堂中老比丘,碧眼照林莽。

徜徉君屡游,局趣我思往。

此行何所求,岂欲除二障。

闻呼试回头,未可踏折杖。

茅檐燕寂地,山气日夜爽。

不斩凌霄藤,君归藤自长。

形式: 古风

寄题云卧庵

閒居不事事,枕簟信所便。

卧形先卧心,心静形晏然。

复壁非不完,加以甃石坚。

其如方寸乱,一夕尝屡迁。

荣宠萃一门,宁免百虑煎。

虽有水精屏,何由得安眠。

章叶踏谣娘,连臂在榻前。

何如山中人,编茅卧山巅。

白云宿檐间,对镜心自捐。

我亦遗垢氛,曲肱寄林泉。

兹庵倘寿我,一睡要经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初夏观园中草木

翠叶蕃夏初,清阴胜花时。

闭关轨长埽,步屧园屡窥。

青青溪中蒲,移植井之湄。

下有九节根,服食可不迷。

往时手种桃,只今与檐齐。

枝间有美实,少日将成蹊。

采菊香满襜,撷荠甘如饴。

箨龙露新绿,椅梧长孙枝。

观身要若蕉,卫足当如葵。

节怜孤筠直,恶戒蔓草滋。

天津白玉郎,看花惊洛师。

吾人守环堵,草木相娱嬉。

逍遥各自适,慎勿相唐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