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洞门虽向扶桑开,洞深不放阳乌入。
古来道士今莫逢,石壁乳流苔正湿。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神秘而幽深的朝阳洞,洞口面向东方的扶桑之地,然而洞内深邃,连太阳的光芒也无法穿透。诗人感叹自古以来的道士或许已经难以在此地觅得踪迹,因为洞中的石壁上还流淌着湿润的乳白色的苔藓,增添了洞穴的古老与静谧之感。梅尧臣通过寥寥数语,勾勒出了一幅隐秘而富有自然气息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神秘的洞天世界之中。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食鱼何必食河鲂,自有诗人比兴长。
淮浦霜鳞更腴美,谁怜按酒敌庖羊。
闻说偷观近玉栏,肠如车毂走千盘。
无人忆著洛阳日,走马魏王堤上看。
叶底风吹紫锦囊,宫炉应近更添香。
试看沉色浓如泼,不愧逢君翰墨场。
谁人重咏大刀头,只顾长明不愿流。
纵使西倾必东出,宁同寒水泻宫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