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东路归梁懒,黄流下汴深。
眼穿南去翼,耳冷北来音。
风雨昏斜日,乾坤入醉吟。
不忧贫且老,自有伯鸾心。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独酌偶作》,描绘了诗人归途中的孤寂心境和对贫困老年的淡然态度。首句"东路归梁懒"表达了诗人归家之路的疲惫与懒散,可能暗示着旅途的艰辛。"黄流下汴深"则描绘了汴水滔滔,江流之深,寓言人生的艰难与岁月的流逝。
"眼穿南去翼"以鸟儿南飞比喻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期待,但视线却无法穿透远方,暗含理想难以实现的无奈。"耳冷北来音"则写出诗人对外界冷漠的态度,不愿倾听外界纷扰,更愿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风雨昏斜日"描绘了风雨交加的自然景象,也象征着诗人生活中的困顿和迷茫。"乾坤入醉吟"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借酒浇愁,沉醉于诗歌创作之中,以此逃避现实的苦闷。
最后两句"不忧贫且老,自有伯鸾心",诗人以东汉隐士伯鸾自比,表明他并不为贫穷和年老所困扰,保持着高洁的品格和独立的人格追求,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高尚情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的困境时的坚韧与淡泊,以及对精神自由的执着追求。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东阳美山水,之子本风流。
稍去何平叔,还追沈隐侯。
清江飞晚雨,斜日半沧洲。
县道行无愧,烟萝有胜游。
群虫喜炎热,此独爱高阴。
薄蜕聊依叶,清声已出林。
人闲感衰节,风急杂遥砧。
虚腹曾何竟,常忧螗斧侵。
移榻爱晴晖,翛然世虑微。
悬虫低复上,斗雀堕还飞。
相趁入寒竹,自收当晚闱。
无人知静景,苔色照人衣。
体羸易生疾,况乃凌秋阴。
微寒薄肤腠,饮药增衣衾。
一日失所治,百骸将不任。
当从华氏学,聊欲为戏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