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古(其四)

管蔡殷遗臣,忘亲以徇国。

武庚志中兴,忠孝皆可则。

天命已去殷,报雠终勿恤。

如何微与箕,弗往为羽翼。

凄酸麦秀歌,迷民泪沾臆。

故都遂丘墟,徬徨亦何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咏古(其四)》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表达了对忠诚与孝道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句“管蔡殷遗臣,忘亲以徇国”,开篇即点出殷商末年的管叔、蔡叔等遗臣,他们为了国家利益而放弃了对亲人的照顾,展现了忠诚于国家的高尚品质。接着,“武庚志中兴,忠孝皆可则”进一步阐述了武庚虽有中兴之心,但忠孝并重的道德准则同样值得效仿。

“天命已去殷,报雠终勿恤”一句,揭示了历史的规律,即当王朝的天命已去,即使有人想要复仇,也应以大局为重,不应过于执着于个人恩怨。接下来,“如何微与箕,弗往为羽翼”通过比喻,指出在关键时刻,应当团结一致,共同助力国家或事业的发展,而不是相互拆台。

“凄酸麦秀歌,迷民泪沾臆”描绘了一幅哀伤的画面,麦秀之歌本是古代哀悼亡国的歌曲,此处用来形容百姓因国家衰败而流露出的悲伤之情,泪水打湿了心胸。最后,“故都遂丘墟,徬徨亦何极”总结了主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慨,昔日繁华的都城如今已成废墟,人们在彷徨中不知未来何去何从。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叙述,探讨了忠诚、孝道、历史规律、团结合作以及面对历史变迁时的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咏古(其五)

秦缪伐西戎,开地千馀里。

天王贺金鼓,攘夷甚光美。

用谲得繇余,遂以霸西鄙。

不忍舍良臣,收之同穴死。

身没犹爱才,泉下须辅理。

哀哀黄鸟诗,岂足知君子。

杀身殉令名,兼以报知己。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咏古(其六)

之推昔从龙,割肌啖其口。

文君既升云,泥处功不有。

此身得全归,绵上偕慈母。

隐者焉用文,躬耕日胼手。

环山作汤沐,报德恩良厚。

介山高入云,伫望以永久。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咏古(其七)

王蠋能存齐,功与安平似。

义激亡大夫,相聚求王子。

一言作战气,燕军尽披靡。

布衣不北面,在位宁无死。

徇国成功名,为齐复伦理。

襄王得立时,封爵乃忘尔。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咏古(其八)

湘累泽畔吟,亦似秦庭哭。

同怀宗国心,夙夜忧倾覆。

自古楚贤才,二君最贞淑。

忠爱格上天,大仇终报复。

三户即三闾,亡秦在公族。

义帝虽不终,诸侯尽臣仆。

汉兴离骚显,楚声被丝竹。

高帝歌大风,夫人和鸿鹄。

皆是离骚馀,哀乐同敦笃。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