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古(其八)

湘累泽畔吟,亦似秦庭哭。

同怀宗国心,夙夜忧倾覆。

自古楚贤才,二君最贞淑。

忠爱格上天,大仇终报复。

三户即三闾,亡秦在公族。

义帝虽不终,诸侯尽臣仆。

汉兴离骚显,楚声被丝竹。

高帝歌大风,夫人和鸿鹄。

皆是离骚馀,哀乐同敦笃。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咏古(其八)》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借古喻今,以湘累、屈原、楚国贤才为载体,表达了对忠诚、爱国精神的颂扬与推崇。

首句“湘累泽畔吟,亦似秦庭哭”,以湘累(屈原的别称)在湘江边吟唱,仿佛在秦庭哭泣,形象地描绘了屈原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悲痛之情。接着,“同怀宗国心,夙夜忧倾覆”进一步强调了屈原与楚国人民共有的爱国之心,日夜担忧国家的安危。

“自古楚贤才,二君最贞淑”赞扬了楚国的贤才,特别是屈原和另一位楚国忠臣,他们的忠诚与美德如同磐石般坚定。接下来,“忠爱格上天,大仇终报复”表达了对忠贞之士高尚情操的敬仰,以及他们对国家大仇最终得以报偿的期待。

“三户即三闾,亡秦在公族”引用了“三户亡秦”的典故,暗示了即使是在弱小的力量下,只要团结一致,也能实现伟大的目标。最后,“义帝虽不终,诸侯尽臣仆。汉兴离骚显,楚声被丝竹”通过描述义帝的短暂统治和汉朝的兴起,以及屈原作品在后世的影响,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赞美,以及对忠诚、爱国情怀的颂扬,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体现了屈大均作为一位关注国家命运、倡导民族气节的文人学者的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感。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咏古(其九)

相如睨柱时,勇气一何激。

一璧虽轻微,如以国与敌。

渑池相高会,盘瓶使秦击。

颈血得溅王,闻言尽悚惕。

威信虎狼秦,御史书功绩。

知死则必勇,智士以为的。

形式: 古风 押[锡]韵

咏古(其十)

骐骥盛壮时,一日驰千里。

臣精今消亡,衰老讵可使。

自杀送荆卿,激之为丹死。

燕中节侠多,无能救太子。

狗屠与渐离,不请非知己。

击筑和歌时,相位徒为尔。

平生游诸侯,所结贤豪士。

曷不待须臾,仓黄挟竖子。

慷慨为羽声,壮士发尽指。

悲风何萧萧,吹泪成寒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咏古(其十一)

维昔二周君,皆以诛秦亡。

大义帅诸侯,王朝亦有纲。

惜哉无良将,九鼎归咸阳。

是时秦亦灭,嫡裔止庄襄。

政也实奸生,吕代嬴氏兴。

二世不旋踵,赵高撼其吭。

前秦祖蜚廉,后秦祖文信。

无德易颠覆,虎狼总推刃。

诗书亦何罪,儒生同一烬。

痛绝骊山坑,多言说尧舜。

形式: 古风

咏古(其十二)

徐福入海中,将以求神异。

三千童男女,五谷工师备。

西皇资以行,持为海神赐。

行行得平原,膏腴可兴利。

振子尽妃匹,留王何神智。

福也非神仙,救民有奇意。

诈之出汤火,三千诚不易。

传今东海中,亶州是其地。

相连数大洲,波涛人罕至。

自作一蓬莱,以为祖龙戏。

为仁亦滑稽,自是神仙事。

形式: 古风 押[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