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书生行

东方书生多愚鲁,闭门诵书口生土。

窗中白首抱遗编,自信此书传父祖。

辟雍新说从上公,册除仆射酬元功。

太常弟子不知数,日夜吟讽如寒虫。

四方窥觇不能得,一卷百金犹复惜。

康成颖达弃尘灰,老聃瞿昙更出入。

旧书句句传先师,中途欲弃还自疑。

东邻小儿识机会,半年外舍无不知。

乘轻策肥正年少,齿疏唇腐真堪笑。

是非得失付它年,眼前且买先腾踔。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书生专注于经典研读的形象,以苏辙的笔触展现了读书人的愚鲁与执着。首句“东方书生多愚鲁”点明了主角的身份,他们虽然愚鲁,但对学问有着深深的热爱和传承家族传统的责任感。接着,“闭门诵书口生土”形象地写出他们埋头苦读,甚至语言都变得单调。

“窗中白首抱遗编”写出了书生皓首穷经的场景,他们坚信自己的知识将代代相传。然而,随着朝廷的变迁,“辟雍新说从上公,册除仆射酬元功”,新的学术观点和官位晋升带来了冲击。书生们对此感到困惑,但仍然坚守传统,如“太常弟子不知数,日夜吟讽如寒虫”。

“四方窥觇不能得,一卷百金犹复惜”强调了书籍的珍贵,即使价值高昂,书生们也视若珍宝。诗人通过“康成颖达弃尘灰,老聃瞿昙更出入”暗指古人如孔颖达、老子等虽有智慧,但仍需不断学习。书生们的犹豫和自我怀疑在“中途欲弃还自疑”中体现。

最后,诗人以“东邻小儿识机会,半年外舍无不知”暗示,即使是孩童也能把握时机,而书生们却因年岁增长而显得齿疏唇腐,令人感叹。他们明白“是非得失付它年”,决定眼前先追求学问的乐趣,以“眼前且买先腾踔”作结,展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整首诗寓言深刻,讽刺了当时社会对新旧知识交替的矛盾态度。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冬至日作

羲和飞辔留不住,小儿逢节喜欲舞。

人言老翁似小儿,烝豚酿酒多为具。

颍川本自非吾乡,邻里十年成旧故。

谁令闭户谢往还,寿酒独向儿孙举。

饮罢跏趺闭双目,寂然自有安心处。

心安自谓无老少,不知须发已如素。

似闻钱重薪炭轻,今年九九不难数。

形式: 古风

冬至雪

旱久魃不死,连阴未成雪。

微阳九地来,颠风三日发。

父老窃相语,号令风为节。

讲武罢冬夫,畿甸休保甲。

累囚出死地,冗官去烦杂。

手诏可人心,吾君信明哲。

风频雪犹吝,来岁恐无麦。

天公听一言,惟幸早诛魃。

形式: 古风

北京送孙曼叔屯田权三司开坼司

人生不愿才,才士困奔走。

君为大农属,求暇更能否。

自我游魏博,相识恨未久。

谁言但倾盖,信有胜白首。

清晨坐风观,落日语凉牖。

棋精动如律,弓健不论斗。

旁观我不能,晤语君见受。

秋风起沙漠,凄雨湿征袖。

送行欲汲汲,富贵恐君后。

将去聊迟迟,已远悲朋友。

形式: 古风

北堂

吾庐虽不华,粗有南北堂。

通廊开十窗,爽气来四方。

风长日气远,六月有馀凉。

儿女避不居,留此奉爷娘。

爷娘发如丝,不耐寒暑伤。

单衣蕉葛轻,软饭菘芥香。

无客恣卧起,有客罗壶觞。

今年得风痹,摩膏沃椒汤。

念终舍此去,故山松柏苍。

此地亦何为,岁时但烝尝。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