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暑湿深山雨,荒居破屋灯。
此生无忏处,此去作高僧。
这是一首表达出世离尘、向往清净生活的诗句。开头两句“暑湿深山雨,荒居破屋灯”描绘了一种幽静而又有些萧瑟的自然环境和简陋的住所,通过对比鲜明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喧嚣。"暑湿"指的是夏季的热气与潮湿,而"深山雨"则给人以清凉之感;"荒居破屋灯"形象,则透露出一种孤寂而又自在的生活状态。
第三句“我生无忏处”表达了诗人对现世的不满和逃避的心态,其中“无忏”意味着没有悔恨或者说是没有污染,显示出诗人追求精神上的纯净。"此去作高僧"则是在这种心境下所做出的选择,即希望能够像高僧一样超脱尘世,达到一种更高的精神层次。这句话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宗教信仰或修行生活的一种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居住状态的描写,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清净自守的人生态度。
不详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不须频怅望,且喜脱喧嚣。
亦有终焉意,陂南看稻苗。
楼带猿吟迥,庭容鹤舞宽。
㬠书因阅画,封药偶和丹。
宴罢论诗久,亭高拜表频。
岸香蕃舶月,洲色海烟春。
驿步堤萦阁,军城鼓振桥。
鸥和湖雁下,雪隔岭梅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