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洞

一径深窈窕,上升翠微中。

忽然灵洞前,日月开仙宫。

道士十二人,往还驭清风。

焚香入深洞,巨石如虚空。

夙夜备蘋藻,诏书祠张公。

五云何裴回,玄鹤下苍穹。

我本道门子,愿言出尘笼。

扫除方寸间,几与神灵通。

宿昔勤梦想,契之在深衷。

迟回将不还,章绶系我躬。

稽首谢真侣,辞满归崆峒。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一条幽深的小路蜿蜒向上,穿越青翠的山峦。
忽然间,在灵洞之前,日月照亮了仙人的宫殿。
有十二位道士来去自如,驾驭着清风。
他们点燃香火深入洞穴,巨大的石头仿佛消失在虚空中。
日夜准备着水草,祭祀尊崇的张公。
五彩祥云徘徊不定,玄鹤从苍穹降落。
我本是修道之人,渴望离开尘世的束缚。
清理内心的杂念,希望能与神灵沟通。
长久以来的梦想和期盼,深深烙印在我心中。
犹豫再三,我决定不再返回,官职束缚了我的身。
向真挚的同伴行礼致谢,满心欢喜地回归崆峒山。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仙境与道家修炼之地的诗作。开篇“一径深窈窕,上升翠微中”即设定了一个超凡脱俗的环境,给人以神秘之感。紧接着,“忽然灵洞前,日月开仙宫”则是突然之间,眼前出现了一个充满灵气的洞府,仿佛连日月都能掌控,其境界之美妙,可见一斑。

“道士十二人,往还驭清风”描绘了一群道士在此地出没自如,他们似乎能够驾驭风云,以达到心灵的自由。此处不仅展示了道家追求自然与和谐的哲学,也展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

“焚香入深洞,巨石如虚空”则是通过焚香这一仪式,将尘世间的烦恼与俗念留在洞外,而巨石在这里变得轻盈,如同虚空一般,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心境的写照。

“夙夜备蘋藻,诏书祠张公”表明诗人对这位仙者的尊崇与祭拜,而“五云何裴回,玄鹤下苍穹”则是一幅天界的画面,通过五彩缤纷的云朵和仙鹤的降临,更增添了仙境的神秘色彩。

“我本道门子,愿言出尘笼。扫除方寸间,几与神灵通。”诗人自称是道家弟子,表达了想要摆脱世俗羁绊,通过内心的修炼,与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建立联系。

“宿昔勤梦想,契之在深衷。迟回将不还,章绶系我躬。”诗人对往昔的梦想与追求仍然怀有深情,而那份执着如今也成为了他灵魂的一部分,不愿再次放手。

最后,“稽首谢真侣,辞满归崆峒”则是表达了对道侣们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是对这段仙境生活的告别,准备回到尘世中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仙境的描绘与个人修炼的表述,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收录诗词(2)

李栖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中期名臣,中书侍郎李吉甫之父、太尉李德裕之祖父。大历七年(772年),入朝任御史大夫,有“赞皇公”、“李西台”之称。代宗欲拜他为相,但因顾忌元载而止。郁愤成疾,于大历十一年(776年)病逝,年五十八。册赠吏部尚书,谥号“文献”,后加赠司徒。有文集,今已佚。《全唐诗》存其诗

  • 字:贞一
  • 籍贯:赵郡赞皇县(今河北赞皇县)
  • 生卒年:719年-776年4月16日

相关古诗词

大丹诗四首(其一)

混沌未分我独存,包含四象立乾坤。

还丹须向此中觅,得此方为至妙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大丹诗四首(其二)

煮石烹金炼太元,神仙不肯等闲传。

人能认得其中理,夺尽乾坤造化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大丹诗四首(其三)

百首荒辞义亦深,因传同道决疑心。

华池本是真神水,神水元来是白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大丹诗四首(其四)

取将白金为鼎器,鼎成潜伏汞来侵。

汞入金鼎终年尽,产出灵砂似太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