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继邺秀才归当涂

鹓雏始出巢,欲矜五色羽。

乃见郡鸱盘,壤中将有取。

梧桐与竹实,安得在平土。

所趣固已殊,而何不远举。

幸失网罗目,宜还兰蕙圃。

故乡有嘉林,其下可以处。

会侍朝阳鸣,贺夔成律吕。

形式: 古风

翻译

鹓雏开始离开巢穴,想要展示它五彩斑斓的羽毛。
却看见地方上的鹞鹰盘旋,似乎在觊觎地上的食物。
梧桐和竹子的果实,怎能生长在普通的土地上。
它们追求的目标本就不同,为何不展翅高飞呢。
幸好没有被捕鸟网捕捉,应该回归到兰花蕙草的园地。
我的故乡有美好的树林,那里才是适合它们的地方。
期待它们在朝阳下欢鸣,祝贺夔鸟成为音乐的和谐音符。

注释

鹓雏:古代传说中的凤凰类神鸟。
矜:夸耀。
郡鸱:指地方上的猛禽。
壤中:地面。
梧桐:一种高大树木,象征高贵。
竹实:竹子的果实。
所趣:追求的方向。
远举:远飞。
网罗目:捕鸟的网眼。
兰蕙圃:种植兰花和蕙草的园地。
嘉林:美好的树林。
处:栖息。
朝阳:早晨的太阳。
律吕:古代音乐的十二律之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刘继邺秀才归当涂》,通过对鹓雏(比喻高洁之士)初离巢穴,却被地头上的鸱鸟(比喻世俗小人)窥视的情景,寄寓了对刘继邺秀才的劝勉和祝福。诗人希望他能像鹓雏一样,远离尘世纷争,选择高尚之地栖息,如梧桐竹实般纯洁,远离平庸。同时,鼓励他要有远大志向,不必受限于眼前,应有更高的追求。最后祝愿他在故乡的佳木之下找到自己的位置,如同凤凰鸣于朝阳,和谐共鸣,成就自我。整首诗语言简洁,寓意深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期许。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刘职方知汾州

西河风俗厚,尚翅古所闻。

子夏有遗庙,干木有遗坟。

太守下车日,当先此二君。

不必汾水上,秋风看雁群。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送孙应之推官赴郓州

重别心意衰,轻别心意壮。

行车将渐遥,依依独长望。

晚风生微寒,脱叶飞汶上。

何当发谈笑,把酒半郁盎。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送孙学士知太平州

慈姥山上瘦龙孙,堪为笙箫奉玉樽。

使君来教后堂乐,江云江月能迎门。

门外青山谢家宅,当时池馆无复存。

乃知取欢须及早,富贵只是乘华轩。

我踰五十作委吏,尘土汨汨嗟驰奔。

有吹亦如卖饧者,安得凤凰下昆崙。

君今虽不苦称意,尚驱文弩彯朱幡。

严助昔除二千石,久劳侍从诚为烦。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送师直之会稽宰

天下风物佳,莫出吴与越。

新罢吴官来,又随越舸发。

连宰吴越间,皆迩蛟鼍窟。

伯氏复同郡,邑境接民垡。

宁将内隔外,正似肉附骨。

姚江遗鱼蟹,稽山奉笋蕨。

足得相交欢,高堂未华发。

送子意不尽,念逐有明月。

形式: 古风 押[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