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登高丘而望远海》,是明代僧人释宗泐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眺望大海的景象,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海洋的壮阔与深邃。
诗的开头“登高丘,望东溟”,点明了地点和视角,诗人站在高处,远眺东方的大海。接着,“溟水方荡激,中有怒吼鲸”两句,描绘了海面波涛汹涌,一只巨大的鲸鱼在其中翻腾,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形象地展示了海洋的动态美。
“耸脊类峰岳,鼓浪如雷霆”进一步描绘了鲸鱼的庞大身躯,其脊背高耸如同山峰,鼓动的浪花如同雷鸣,强调了鲸鱼的壮观与力量。接下来,“嘘涎喷沫云雾冥,扬鬐掉尾三山倾”则通过鲸鱼喷出的水柱和摆动尾巴的动作,营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场景,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之震动。
“腹吞巨舟者百十,虾蟹不足饥肠撑”两句,通过鲸鱼庞大的食量,暗示了海洋生物的丰富多样,同时也表达了对鲸鱼强大生命力的赞叹。然而,尽管鲸鱼如此强大,却也面临着“奈何骄悍当海横,官漕贾舶不敢行”的困境,即它们的存在影响了人类的海上贸易和航行安全。
诗中还提到了“鲛人织绡机杼停,神仙局蹐居蓬瀛”,描绘了海洋中神秘的生物和传说中的仙人生活受到的影响,体现了人们对海洋世界的敬畏之情。接着,“天吴既辟易,龙伯亦震惊”两句,通过神话中的神灵对鲸鱼的反应,进一步强化了鲸鱼的强大形象。
最后,“徒为虫族长,空有水神名。制御一颠倒,含羞请寻盟”表达了对鲸鱼命运的同情,以及对自然秩序混乱的反思。诗的结尾“吁嗟彼鲸何尔狞,恃其险恶雄势成。若失此海水,何以藏其形。使居陆阜间,转眼遭剥烹。海滨壮士瞋目瞪,拔剑欲往心悬旌。曷不诉之于上帝,天威下殛无遗生。立见海水清且平,海光不动青瑶璚”则是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考,提出了通过向上帝求助来恢复海洋秩序的设想,最终达到海水清澈、平静如镜的理想状态。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海洋的壮丽与神秘,也蕴含了对自然和谐共存的思考,以及对生命力量与限制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