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立斋蜡梅韵

蜡花檀晕香如梅,撺号入谱名京垓。

立斋形容消息大,浓芳不受霜雪埋。

疏影横枝虽未足,淡淡中色搀先开。

薰然不待诗料理,诗人无奈清香催。

诗清香韵两奇绝,诗香相感从何来。

只缘人与花相似,心香洒洒俱无埃。

坡公衣钵何敢睨,简斋香酒非吾裁。

有时静听群儿读,绕树日走数百回。

仰头生意已如此,俯视百草方枯荄。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蜡梅花的图景,通过对比和联想,表达了诗人对蜡梅的深切情感。诗中的“蜡花檀晕香如梅”直接点出了蜡梅的清香,而“撺号入谱名京垓”则是说这种香气已经闻名遐迩,被收录在名册之中。

“立斋形容消息大,浓芳不受霜雪埋”一句,通过对比立斋(可能指代诗人所居处)的形象和蜡梅的香味,将蜡梅的香气与立斋相提并论,强调这种香味是如此的大气磅礴,不会被任何寒冷侵蚀。

“疏影横枝虽未足,淡淡中色搀先开”则描绘了蜡梅初放时的景象,虽然花朵尚未完全开放,但已透出淡雅的颜色,给人以期待。

接下来的“薰然不待诗料理,诗人无奈清香催”表达了诗人面对蜡梅的香气无法自持,只能任其自然散发,不必刻意去描绘它。

“诗清香韵两奇绝,诗香相感从何来”则是说诗中的清香与蜡梅的香味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似乎这两者间有着不解之缘。

“只缘人与花相似,心香洒洒俱无埃”一句深刻地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通,诗人的内心之香与蜡梅的外在之香融合为一体,都如同清泉流过,无需任何尘埃。

“坡公衣钵何敢睨,简斋香酒非吾裁”则是在提及唐代诗人白居易(坡公),以及简斋的香气与自己无关,这里有着对前人的敬仰和自知之明。

最后,“有时静听群儿读,绕树日走数百回。仰头生意已如此,俯视百草方枯荄”则是诗人在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有时会静心聆听孩童们的朗诵,围着蜡梅花树转来转去,每天都有成百上千次。抬头望向天空,感到自己的人生观念已经如此,而低头看那些普通的小草,也只是刚刚枯萎。

整首诗通过对蜡梅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以及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和立斋橘花韵

梅花已仙去,草木同莸薰。

万物竞妖冶,二气劳氤氲。

南服有橘隐,春风罔知闻。

浓露浥清晓,落月笼夜分。

玉圆太极判,蚌合开天真。

芬芳满宇宙,那肯媒东君。

形式: 古风

和立斋蹋月韵

我观天壤间,何处无此月。

对月两心同,正自欠此客。

月清人更清,心景两相迎。

平生负此约,鬓影今星星。

我有一句话,愿与月同盟。

清光无晦蚀,与德时时新。

形式: 古风

和伯兄新竹韵

丛竹太踠跧,一鞭忽伸脚。

穿石作斜势,朝宗意穆若。

片绿吐新梢,员粉露残箨。

今年造化深,稚子六七作。

群居不嫌密,独步岂疏略。

是为石笋瑞,不负岁寒约。

清标凛三世,有倡不予酢。

谁与共栽培,莫至风声落。

怀古不成寐,伤今政作恶。

纵有题诗人,人面定非昨。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和希夷木犀韵

秋来望月如水犀,忽有香风鼻观吹。

遍寻不得见花面,若得见花敢轻贱。

徐徐步转墙角来,草色芊芊一径开。

俨然嘉树奠南服,环佩锵锵万圭绿。

阳艳多情不敢媒,平生偶与西风熟。

皇天清则土方真,耿耿谁如受命独。

三闾愁兮洞庭波,辛荪兰芷方并蓄。

只有淮南招隐句,攀缘千古资膏馥。

希夷雅好异于是,万斛清香金一粟。

曜灵西征易侵寻,绿鬓朱颜不待人。

秋花不比春花早,开到秋花也是春。

吟花弄叶何时足,年少须臾成老宿。

一根生意贵栽培,力到自然文郁郁。

君不见岩花独步秋叶中,穿天出月莫敢相过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