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其四)答杨世长

我醉狂吟,君作新声,倚歌和之。

算芬芳定向,梅间得意,轻清多是,雪里寻思。

朱雀桥边,何人会道,野草斜阳春燕飞。

都休问,甚元无霁雨,却有晴霓。诗坛千丈崔嵬。

更有笔如山墨作溪。

看君才未数,曹刘敌手,风骚合受,屈宋降旗。

谁识相如,平生自许,慷慨须乘驷马归。

长安路,问垂虹千柱,何处曾题。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翻译

我喝醉后放声高歌,你谱写出新的曲调,随着歌声应和。
梅花盛开时的香气,似乎专门向你传达,轻盈清雅的意境,大多在雪中寻找。
朱雀桥边,谁能理解这景象,野草、斜阳、春燕飞翔。
无需多问,即使没有暴雨洗涤,也有彩虹映照。诗坛如同高山峻岭。
你的文采犹如山峦般的笔墨流淌。
你的才华不亚于曹刘,诗歌辞赋堪称一流,足以让屈原宋玉为之折服。
谁了解你像司马相如一样,一生自视甚高,豪情壮志需乘骏马归来。
在长安的大路上,遥望那千柱垂虹,曾经在哪里留下过你的诗篇?

注释

醉:喝醉。
新声:新创作的歌曲。
倚歌:依着歌曲。
芬芳:香气。
梅间:梅花丛中。
霁雨:雨后天晴。
晴霓:彩虹。
崔嵬:形容山高大。
笔如山:比喻文笔丰富。
曹刘:指曹操和刘备,这里代指杰出诗人。
风骚:指诗歌辞藻。
相如:司马相如,汉代著名文学家。
垂虹:形容桥梁如虹。
题:题写诗篇。

鉴赏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沁园春·其四》答杨世长。词中,辛弃疾以饮酒狂吟的方式,与朋友杨世长共同创作,赞美了梅花的芬芳和雪景的清冷,以及他们在朱雀桥边的诗意邂逅。词句中融入了野草、斜阳、春燕等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

接着,辛弃疾高度评价了杨世长的才华,认为他的诗歌技艺堪比曹刘(曹操、刘备)这样的文学大家,甚至可以与屈原、宋玉这样的辞赋大师相比肩。他鼓励杨世长要有如司马相如般的豪情壮志,期待他能乘坐骏马回到繁华的长安,留下更多佳作。

最后,词人以长安垂虹千柱的壮丽景色作为结语,询问这些美丽的建筑中,何处曾留下过杨世长的诗篇,流露出对友人才华的期待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整体上,这首词充满了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沁园春(其一)和吴尉子似

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

怅平生肝胆,都成楚越,只今胶漆,谁是陈雷。

搔首踟蹰,爱而不见,要得诗来渴望梅。

还知否,快清风入手,日看千回。直须抖擞尘埃。

人怪我柴门今始开。

向松间乍可,从他喝道,庭中且莫,踏破苍苔。

岂有文章,谩劳车马,待唤青刍白饭来。

君非我,任功名意气,莫恁徘徊。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其一)

老子平生,笑尽人间,儿女怨恩。

况白头能几,定应独往,青云得意,见说长存。

抖擞衣冠,怜渠无恙,合挂当年神武门。

都如梦,算能争几许,鸡晓钟昏。此心无有新冤。

况抱瓮年来自灌园。

但凄凉顾影,频悲往事,殷勤对佛,欲问前因。

却怕青山,也妨贤路,休斗尊前见在身。

山中友,试高吟楚些,重与招魂。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其二)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

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

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

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更凭歌舞为媒。

算合作平居鸩毒猜。

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

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其一)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