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济南,李公择以诗相迎,次其韵二首(其一)

敝裘羸马古河滨,野阔天低糁玉尘。

自笑餐毡典属国,来看换酒谪仙人。

宦游到处身如寄,农事何时手自亲。

剩作新诗与君和,莫因风雨废鸣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飘逸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由自在精神状态的追求。

“敝裘羸马古河滨,野阔天低糁玉尘。”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悠闲的景象,“敝裘”指的是破旧的皮衣,“羸马”则是瘦弱的马。诗人在古老的河岸边,以一种超脱世俗的姿态出现,天空低垂,似乎能触摸到那遥远而模糊的“玉尘”。这里的意境淡泊而有致,展现了一种对物质生活不太在乎的态度。

“自笑餐毡典属国,来看换酒谪仙人。” 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的自嘲与超脱之情。诗人自己笑谈着过往官场生活中的经历,将自己的境遇比喻为“餐毡”(吃羊皮),而今时今日,却是和“谪仙人”换酒,似乎在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

“宦游到处身如寄,农事何时手自亲。”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游离感和对田园生活的一种向往。诗人将自己的官宦生涯比作寄居,显示出一种不稳定和不属于的感觉,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亲手耕耘农事的渴望,这是对自然、对土地的一种深切的情感。

“剩作新诗与君和,莫因风雨废鸣晨。”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继续创作诗歌,与朋友相互唱酬之情,以及不让任何外界干扰打断这份交流的愿望。这里的“鸣晨”指的是早晨的鸟鸣声,诗人希望在这个清新的时刻能够不受风雨影响,继续与友人分享诗歌带来的喜悦。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自然生活、田园乐趣以及文人相互唱酬的情感有着浓厚的向往。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至济南,李公择以诗相迎,次其韵二首(其二)

夜拥笙歌霅水滨,回头乐事总成尘。

今年送汝作太守,到处逢君是主人。

聚散细思都是梦,身名渐觉两非亲。

相从继烛何须问,蝙蝠飞时日正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孔君亮郎中见赠

偶对先生尽一樽,醉看万物汹崩奔。

优游共我聊卒岁,肮脏如君合倚门。

只恐掉头难久住,应须倾盖便深论。

固知严、胜风流在,又见长身十世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送范景仁游洛中

小人真闇事,闲退岂公难。

道大吾何病,言深听者寒。

忧时虽早白,驻世有还丹。

得酒相逢乐,无心所遇安。

去年行万里,蜀路走千盘。

投老身弥健,登山意未阑。

西游为樱笋,东道尽鹓鸾。

杖屦携儿去,园亭借客看。

折花斑竹寺,弄水石楼滩。

鬻马衰怜白,惊雷怯笑韩。

藓书标洞府,松盖偃天坛。

试与刘夫子,重寻靖长官。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次韵景仁留别

公老我亦衰,相见恨不数。

临行一杯酒,此意重山岳。

歌词白纻清,琴弄黄钟浊。

诗新眇难和,饮少仅可学。

欲参兵部选,有力谁如荦。

且作东诸侯,山城雄鼓角。

南游许过我,不惮千里邈。

会当闻公来,倒屣发一握。

形式: 古风 押[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