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题龙宫宝石送陈庭学之官成都

成都山水区,龙宫遗宝石。

苔藓滋古纹,波涛含润色。

骊珠化海榴,神变安可测。

想当听经时,云寒夜堂寂。

蜀中天下险,兵戈屡充斥。

城郭虽已非,此石尚如昔。

京华岁将阑,万里送行客。

时清卫府间,搜奇抚陈迹。

平生独往愿,蹉蛇头半白。

怅望西南天,空惭远飞翼。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成都山水之美,以龙宫遗宝石为喻,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古朴与神秘。诗人通过“苔藓滋古纹,波涛含润色”描绘了宝石表面的岁月痕迹和周围环境的生机,形象生动。接着,“骊珠化海榴,神变安可测”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宝石比作变幻莫测的珍珠,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

“想当听经时,云寒夜堂寂”则通过想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暗示了宝石可能与宗教或历史事件有关联。接下来的“蜀中天下险,兵戈屡充斥”,揭示了成都作为战略要地的历史背景,以及战争的频繁与残酷。

“城郭虽已非,此石尚如昔”对比了城市变迁与自然景观的永恒,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最后,“京华岁将阑,万里送行客”描绘了送别场景,预示着离别的哀愁与远方的期待。

“时清卫府间,搜奇抚陈迹”表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探寻与怀念,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平生独往愿,蹉蛇头半白”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旅行的向往与年华易逝的感慨。“怅望西南天,空惭远飞翼”则以鸟儿为喻,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与无法实现的愿望,充满了淡淡的忧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等多个层面的思考与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收录诗词(456)

释宗泐(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出峡图

瞿塘水如马,五月不可下。

两舟何处来,披图一惊诧。

前行稍趋平,势若閒暇者。

后来方履险,众篙不停把。

岩回古木披,峡束哀湍泻。

嗟尔驾舟人,安危在操舍。

形式: 古风

松石室

青青山上松,凿凿山下石。

移来近禅居,窗户生秀色。

室中老比丘,怡然坐终日。

转境不在遗,观心了无得。

疏雨洒崭岩,微风动萧瑟。

所适不自知,何有喧与寂。

形式: 古风

日彰法师得旨还山王生作泉石閒斋图予题诗其上以为赠行

奉诏还故山,江船复东下。

独帆如飞鸿,秋日照平野。

王侯赠新图,山水俨幽雅。

石崖天际高,茅屋长松下。

清香散佛龛,妙观了空假。

白云席上生,碧溜阶前泻。

神清境自閒,所适无取舍。

佳趣政在兹,健笔老能写。

乃知遗世情,独有还山者。

安得添我身,閒斋共潇洒。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张侍郎栖凤山房诗

番禺饶名山,凤台独奇峭。

丹崖耀白日,连林际飞鸟。

葛岭势相向,罗浮状如抱。

昔年凤来栖,高梧成翠葆。

山房结构新,门径烟花绕。

幽人不出户,典坟肆探讨。

卷帘兰气清,倚槛泉声小。

骑羊五仙侣,时时来论道。

一从乘传车,十年迹如埽。

出处成两途,荣华异枯槁。

披图思茫然,梦中归路杳。

炎海静无波,秋岩桂花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