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七日夜省直苦雨三首(其一)

夜色槐阴重,雨声官舍寒。

野农安敢问,环堵未能完。

尽日流云度,何时大块乾。

正愁开霁晚,霜雾满红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夜晚的槐树影子深重,雨声使官舍显得寒冷。
田野上的农夫哪敢询问,他们的简陋房屋还未修缮完成。
整天看着云彩飘过,不知何时才能天晴干燥。
我正担忧天晴得太晚,因为霜雾已弥漫到红色的栏杆上。

注释

夜色:夜晚的。
槐阴:槐树的阴影。
重:深重。
雨声:雨的声音。
官舍:官府的房子。
寒:寒冷。
野农:田野上的农夫。
敢:敢于。
问:询问。
环堵:简陋的房屋。
未能:还未。
完:完成。
尽日:整天。
流云:飘动的云彩。
度:飘过。
大块:天空。
乾:干燥。
正愁:正担忧。
开霁:天晴。
晚:太晚。
霜雾:霜和雾。
满:充满。
红栏:红色的栏杆。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连绵细雨之下的乡村景象和农民忧虑心情的诗。诗人通过“夜色槐阴重,雨声官舍寒”两句,营造出一个静谧而又有些许萧瑟的夜晚氛围。这里的“槐阴”指的是槐树下投下的阴影,而“官舍”则是古代政府机构或官员住宅的统称,通过雨声在这些建筑物上的回响,增添了一种凄清之感。

接下来,“野农安敢问,环堵未能完”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乡间农民困境的关切。由于连续降雨,田野中的农事被迫延误,而“环堵”指的是围绕在村庄周围用来防洪的土堤,这里的“未能完”说明因为雨水的侵袭,使得这些防护措施还没有完全修复。

“尽日流云度,何时大块乾”两句,则是对天气变化的一种渴望。诗人希望晴朗的好天气能够早点到来,让土地干燥起来,以便进行农业活动。这里的“大块”,形象地比喻了广袤的大地,而“乾”则意味着干燥。

最后,“正愁开霁晚,霜雾满红栏”两句,则描绘了一种急切而又有些许无奈的情感。诗人担忧的是,虽然夜色已深,但仍旧是阴雨连绵的天气,这对于农事来说,无疑是一种不幸。而“霜雾满红栏”,则通过对庭院中红色的栏杆上覆盖着白色霜雾这一细节描写,传达出一种清冷而又有些许哀愁的意境。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又云新铸釜斛与今太府寺尺及权衡若合符契复次前韵

裁筒累黍久研精,况复新修釜斛成。

岂校忽微争口语,本期淳古变人情。

既言乐律符今尺,但恐箫韶似郑声。

若欲世人俱信服,凤凰再集颍川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又代孙检讨作二首(其二)

人为天地客,处世若浮休。

岂有生长在,祗知名可留。

露沾寒草晚,风啸白杨秋。

地下求文友,应从顾陆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又击毬

肃奉乘轺命,仍陪戏马游。

朋分初迥出,势合复相收。

顾盼华星激,萦回紫电流。

良因重嘉好,礼接使臣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又和二月五日夜风雪

春风正豪怒,夜雪复飘扬。

勿使羁愁乱,自知清兴长。

帘疏声淅沥,灯冷晕微茫。

此夕牛衣客,成名不可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