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秋夜见月》由明代诗人李时勉所作,描绘了诗人于秋夜之中,面对一轮初升之月的内心感受与情感寄托。
首句“高窗正向东,初月淡朦胧”,开篇即以高窗为视角,引出初升之月的朦胧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月光透过窗户,淡淡的光芒在空气中弥漫,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层柔和的色彩。
接着,“不见冰轮转,惟看素练通”两句,诗人将月亮比作“冰轮”和“素练”,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洁白与流转。虽然看不见月亮本身的转动,但通过月光的流动,仿佛能感受到其内在的韵律与节奏。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月光的美丽与动态。
“妻孥千里外,羁絷独愁中”两句,诗人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对月光的观察之中。远离家乡的妻子儿女身处千里之外,诗人独自一人在月光下感到孤独与忧愁。这一部分体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因距离而产生的无奈与哀愁。
最后,“怅望清辉里,相思此意同”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在月光的照耀下,诗人似乎与远方的亲人共享着同一片月色,这种情感上的共鸣让思念之情更加深厚。同时,也暗示了无论距离多远,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是无法被阻隔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光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沉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