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赋六忆(其一)来

忆来时提着缕金鞋,刬袜下香阶。

似流云吐出,一轮华月,光照楼台。

浑把春风带到,沿路牡丹开。

香自伊怀里,暗扑侬怀。

底事佩声又远,早知人性急,故要迟回。

甚工夫未破,犹待小鬟催。

肯相怜停辛伫苦,为惊鸿费尽魏王才。

还只怕空言少据,定所难猜。

形式:

鉴赏

这首《八声甘州·赋六忆(其一)来》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易顺鼎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对往昔美好回忆的追忆与感慨。

首句“忆来时提着缕金鞋,刬袜下香阶”,以生动的细节勾勒出女子轻盈优雅的步态,缕金鞋与香阶的搭配,营造出一种古典而华美的氛围。接着“似流云吐出,一轮华月,光照楼台”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女子比作流云,华月照亮楼台,不仅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也暗示了女子如月般高洁、如云般飘逸的形象。

“浑把春风带到,沿路牡丹开。香自伊怀里,暗扑侬怀”几句,通过春风、牡丹和香气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女子的魅力与温柔。春风带路,牡丹盛开,香气弥漫,这些自然景象仿佛都是由女子所引发,体现了她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力以及内在的吸引力。

“底事佩声又远,早知人性急,故要迟回。甚工夫未破,犹待小鬟催”则表达了女子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与等待的耐心。佩声渐远,暗示了离别或时间的推移,人性的急躁与女子的迟缓形成对比,凸显了她的沉稳与智慧。同时,对小鬟的等待,也透露出女子在特定情境下的角色与地位。

最后,“肯相怜停辛伫苦,为惊鸿费尽魏王才。还只怕空言少据,定所难猜”两句,表达了女子对于情感的珍视与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她愿意付出辛劳与坚持,只为对方的怜爱,但又担心言语难以表达真实的情感,预示着情感之路的曲折与挑战。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女子形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情感体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清末文人对于个人情感世界的独特感悟与审美追求。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八声甘州.赋六忆(其二)坐

忆坐时端正不夭斜,故意远些些。

但焚香扫地,莫思闲事,误了年华。

侬学善才童子,甘拜九莲花。

才把双钩捻,晕起微霞。

朋比薰炉何意,任海棠红绽,懒去看他。

怕起来时侯,略略有些麻。

记凭肩吹笙花底,故嗔人压损画裙沙。

方锦褥镇常亲近,软玉无瑕。

形式:

八声甘州.赋六忆(其三)食

忆食时初竟晓梅妆,对面饱端相。

是天生两口,甜恩苦怨,总要同尝。

还把檀郎二字,细嚼当槟榔。

漱水休倾却,中有脂香。

闻道别来餐减,只相思一味,当作家常。

想靓犀微露,剔着假思量。

惩桃花煮成红粥,早拚他心里葬春光。

侬只梦胡麻熟否,不梦黄粱。

形式:

八声甘州.赋六忆(其四)眠

忆眠时凤帐掩娇颦,脸印枕痕新。

任金钗压扁,罗衫摺蹙,休唤真真。

只恐和人和梦,都化作梨云。梦里何滋味?

犹咽香津。那日迥廊中酒,有猩红万点,铺作重茵。

被檀奴欺负,偷解茜纱裙。

甚东风相扶不起,被春愁困了柳腰身。

凭仗着三生恩眷,消受横陈。

形式:

八声甘州.赋六忆(其五)立

忆立时初出绣纬中,偏爱画栏东。

正伤春人独,落花微雨,归燕帘拢。

添个小鬟扶着,香下四眉峰。

遮却湘裙半,一树嫣红。

曾似羽林夜约,累卿卿待久,酸透双弓。

斗腰支谁俊,私语更喁喁。

愿天怜比肩人瘦,把双魂吹化海棠风。

还记否柳绵撩乱,蓦地相逢?

形式: